和秉国壁间韵。宋代。薛公肃。休话元谈有十,未论前后俱三。试举归求公案,诸方几个能参。
《和秉国壁间韵》是宋代薛公肃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对壁间画像的描述,表达了对文学与历史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壁间韵貌甚优哉,微笑悠然映水来。
画极实禅无所知,史比看人冷笑开。
群公十二话深刻,摈往惟言不可猜。
试举归来求公案,几多英雄在画中。
诗意:
诗人描绘了一幅壁画的景象,他称赞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似乎就要从图中笑声中跃然而出。诗人认为这幅画虽然只是虚构的佛教禅宗场景,但比实际的历史人物形象更具深意。他通过观察画中人物的表情和姿态,深思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并反思历史的真实性与讽刺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形象的描绘,将观察画中人物的感受与思考转化为诗意。诗人称赞壁画中人物的面貌和微笑,表达了对艺术形象的赞叹之情。他通过对画中人物和历史时代的对比,暗示了历史人物形象的虚假与深思,以及艺术形象对历史的再现与评论的能力。诗人最后提到求得真实历史人物形象之难,以及这幅画中包含的众多英雄形象,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敬意和对历史的反思。整首诗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复杂的思考和感受,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题可意楼。元代。周砥。吴兴山水称奇绝,爱汝楼居事事清。花片拂云飘几席,湖光浮日动檐楹。主人好学三冬足,对客高谈一座倾。乐事本来皆可意,为君拈笔赋閒情。
与郑检法庄贤良往三山访陆提举不值。宋代。项安世。好客汉内史,著书蒙漆园。肯从一先生,共访三神山。行循古塘步,步入青林间。不见荷篠人,但与二子言。非干海风引,意足我自还。古来剡溪上,兴尽明月天。亦有好事人,稽山回酒船。兹游虽不逢,赖古多此贤。作诗解严郑,相视各欣然。
一丛花 烛花。清代。屈大均。初如金粟一丝悬。渐似玉芝鲜。风吹忽变芙蓉朵,喜心小,不作青烟。春色泥人,殷勤并蒂,膏火莫相煎。难明不必恨秋天。自有夜光妍。泪珠滴滴成红豆,欲穿起、寄与婵娟。山路远长,因君报喜,泣尽复嫣然。
冷岩行赋冷岩相公所居。金朝。周昂。或为盂,或为钟,人心自异山本同。天清云远望不极,小孤宛在江流中。涧之毛,可筐筥,山之木,可斤斧。惟有白云高崔巍,风吹不消自太古。岘山何奇,羊子所攀。东山何秀,谢公往还。今尔胡为藉甚乎人间,于嗟乎冷山。
秋日。唐代。许浑。有计自安业,秋风罢苦吟。买山兼种竹,对客更弹琴。烟起药园晚,杵声松院深。闲眠得真性,惆怅旧时心。
春兴 其一。明代。朱诚泳。满眼春云合又开,名园处处锦城堆。丁宁好为张油幕,恐有游人冒雨来。
客舍咏牵牛花。元代。倪瓒。小盘承露净铅华,玉露依稀染碧霞。弱质幽姿娱我老,傍人篱落蔓秋花。
菩萨蛮。唐代。温庭筠。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壬辰避地马鞍山治一枝未就兹春闻儆复于前址搆栖感赋十律 其十。明代。郭之奇。世事环千虑,春容出万端。林泉方滴沥,风雨莫迷漫。独鸟依深树,群鸥就远澜。且同尘外物,时向静中看。
山水友馀辞 刺椿。唐代。王质。唤春鸟,当春呼,莫错呼,非茱萸。前林迎榆郎,后林接榆姑。刺椿,刺椿,黠禽掐捾馀姑存,土卵蕨鸡无宿根。
送诃林栖霞上人参方。明代。张廷臣。几年飞锡傍天涯,归向溪岩度岁华。静里汲泉聊试茗,閒中开径漫栽花。谈经已悟三乘诀,适性曾浮八月槎。知是山林盟未脱,故将清兴寄烟霞。
赠供奉僧玄观。唐代。李昌符。自得曹溪法,诸经更不看。已降禅侣久,兼作帝师难。夜木侵檐黑,秋灯照雨寒。如何嫌有著,一念在林峦。
杂咏十首 其五 估客。明代。张元凯。积富匪用拙,良贾久居奇。或遗戎王利,或挟寡妇赀。艑舸江湖间,辎车都会驰。居陶为朱公,适齐为子皮。但知素封贵,不识县官谁。蹑履明珠缘,揄袂文縠垂。行乐谅无尽,金多任所之。安能守穷巷,季次原宪为。
楼玉台。宋代。陈宓。雨后杨花扑藕芽,东君雅兴正雄夸。酴醾叠叠能香玉,蛱蝶纷纷解舞花。夜暖蟾光初可玩,昼长乌景未应斜。东湖水满清明近,来看三分欲拆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