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 (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间话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 “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实质,击中要害,
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通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陈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细节微言、涵泳无穷。“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尺寸之间起波澜,与下文问答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呼应。友人“问”“便怒”“惭”“下车引之”,一波三折。其间,先称 “尊君”,骤然口不择言 “非人哉”,人物情态,栩栩如生。元方“门外戏”、一答一日、“入门不顾”,应对自如,宛若成人,表现出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不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还是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都值得我们琢磨品味。
参考资料:
1、李新民 玛秀芳.谈《陈太丘与友期》语言的精炼和个性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2、张豪.何以“方正”?--重读《陈太丘与友期》: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刘义庆。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饿虎不食子。宋代。王令。饿虎不食子,饥鹰不雌求。虎饿不择肉,盛怒遇子收。鹰饥爪喙狞,尚与雌同韝。人岂二者然,恩义宜绸缪。亲戚不宜怒,割恩以为仇。此割非常割,此伤无血流。肉割愈有日,恩割伤不收。一割大义死,再割面相仇。亲戚尚皆然,况又他人俦,是己与世绝,子世何足尤。
问讯竹湖,竹如之何,如何未归。道吴山越水,无非佳处,来无定止,去亦何之。莫是秋来,未能忘耳,心与孤云相伴飞。愁无奈,但北窗寄傲,南涧题诗。
人生万事成痴。算世上久无公是非。恨云台突兀,无君子者,雪堂寥落,有美人兮。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阳山县,是昌黎误汝,汝误昌黎。
六州歌头(寄孙竹湖)。宋代。刘过。问讯竹湖,竹如之何,如何未归。道吴山越水,无非佳处,来无定止,去亦何之。莫是秋来,未能忘耳,心与孤云相伴飞。愁无奈,但北窗寄傲,南涧题诗。人生万事成痴。算世上久无公是非。恨云台突兀,无君子者,雪堂寥落,有美人兮。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阳山县,是昌黎误汝,汝误昌黎。
古风其四十一。唐代。李白。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一本无此二句)
送怀马尊古赴江户掾。宋代。孙应时。文献传家旧,功名发轫初。荣华劝行色,珍重别吾庐。老丑浑无赖,殷勤独未疏。西来多雁字,数寄一行书。
秋怀十首以竹药闭深院琴樽开小轩为韵。宋代。陆游。小人方盛时,瓦砾视黄金;及其大势去,或不遗一簪。郿坞今尚存,遗戒岂不深。所以栗里翁,惟蓄一素琴。
万杉寺 其二。宋代。张孝祥。老干参天一万株,庐山佳处著浮图。只因买断山中景,破费神龙百斛珠。
送春。宋代。陆游。新叶张翠幄,落花作红茵。山蔬旨且柔,家酿清而淳。以我垂老境,送此将归春。我固惜流年,春亦记陈人。江山处处佳,风月日日新。蹇驴度松冈,短楫横烟津。兰亭人已远,遗韵犹清真。却下木栅市,天风吹角巾。
铜雀妓二首 其二。明代。陈束。铜羽溯秋风,金镂夜帐空。舞鸾君讵见,调凤妾犹工。泪竹愁难灭,采菱歌易穷。翻怜秦帝宠,骊下许相同。
次韵竹窗兄相招。宋代。陈著。酒徒元不是高阳,君以诗招语亦香。虽欲醉归重九日,恐贻亲怒愧王祥。
清平乐。宋代。蔡伸。南窗月满。绣被堆香暖。苦恨春宵更漏短。应讶郎归又晚。征帆初落桥边。迎门一笑嫣然。今夜流霞共酌,何妨金盏垂莲。
游平山。清代。缪公恩。维扬称钜丽,今古竞繁华。绿水飞兰桨,垂杨隐钿车。绮罗春拾翠,镫火醉评花。十里平山路,香风处处赊。
对雪寄范平甫二首 其二。元代。曹伯启。梅边读易看飞花,时复拈杯脸晕霞。一枕江南春梦破,两椽茅屋是吾家。
送朱养淳太史册封周藩。明代。于慎行。蓬莱阙下五云飞,桐叶封函出帝畿。汉苑花香随使节,河桥柳色上征衣。天临玉署恩偏渥,星近银河夜更辉。试向汴京城里望,六街何处不朱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