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阁。宋代。王伯大。杰阁岧峣估碧苍,菊花时节此持觞。市声一段隔秋水,桥影半空横夕阳。挺挺霜筠排壑立,涓涓石溜引山长。人言绝顶多奇观,安得闲身宿上方。
丹青阁
杰阁岧峣估碧苍,
菊花时节此持觞。
市声一段隔秋水,
桥影半空横夕阳。
挺挺霜筠排壑立,
涓涓石溜引山长。
人言绝顶多奇观,
安得闲身宿上方。
中文译文:
丹青阁
挺拔的阁楼矗立在碧绿的山崖之上,
菊花盛开的时节,我举起酒杯。
市声在秋水中隔开了一段距离,
桥的倒影把夕阳横斜着照在水面上。
高高的霜筠竹在峡谷中排列成一道障碍,
一条又细又长的小溪引流而下。
人们都说登上山顶能看到奇景,
我多么想安身山上,远离俗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山间的丹青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峰的壮丽景色。首句以“挺挺”形容阁楼的峻峭,随后以“碧苍”形容山崖的绿意。接下来,描写了菊花盛开的时刻,作者在此时举杯持觞,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赋予了诗意。
在下两句中,市区的喧嚣声跟隔开了一段距离,夕阳斜照在水面上形成了桥的倒影。这种对比增强了山静水明的景象,也体现了作者追求宁静和远离尘嚣的心境。
接着,诗句描写了一片峡谷中的霜筠竹和溪流。霜筠竹挺拔而高耸,排列成一道阻碍。溪流从山上引流而下,流经峡谷,流动着。这种描写使得山中更具灵气和生动。
最后,作者提到人们说登上山顶能看到奇景,表达了对山上景色的渴望。并以“安得闲身宿上方”作为结束,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憧憬。
整首诗以秋山为背景,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宁静和遥远的向往,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追求心灵净化和高远境界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世烦忧的逃避。
送人归觐河中。唐代。李洞。青门冢前别,道路武关西。有寺云连石,无僧叶满溪。河长随鸟尽,山远与人齐。觐省波涛县,寒窗响曙鸡。
实弟以诗来督作会文又因太原侄寄声欲作不速。宋代。胡宏。天道方愈怒,在人宜敬身。望于经吏内,严自作工程。
秋夜二首 其一。明代。黄渊耀。疏影入空床,此时秋气凉。白云松际雪,明月石边霜。芦荻暗潮满,梧桐晚色黄。远声听欲近,柔橹过寒塘。
哲宗皇帝挽词四首。宋代。张耒。秦地蟠螭纽,细阳玉象光。升歌陈备乐,信史记多祥。夺邑公无怨,开边义侮亡。威灵对三后,常在白云乡。
渔家傲。元代。梵琦。听说西方无量乐。琉璃田地金城郭。翡翠鲜明珠磊落。莲披萼。几多青赤并黄白。大士声闻随所适。天华烂漫沾衣*。各各化身千百亿。神通力。须臾游遍微尘国。
题黄才叔看山亭。宋代。杨万里。春山华润秋山瘦,两山点黯晴山秀。湖湘山色天下稀,零陵乃复白其眉。作亭不为俗人好,个竹把茅吾事了。朝来看山佳有余,为渠更尽一编书。
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唐代。李绅。春风上苑开桃李,诏许看花入御园。香径草中回玉勒,凤凰池畔泛金樽。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低丛拂砌繁。归绕曲江烟景晚,未央明月锁千门。
奉题毗山草堂二首为中丞潘公读书处 其二。明代。胡应麟。曲榭雕楹霅水傍,琅函插架照沧浪。丹霄正锡尚书履,绿野先题相国堂。句就松风闲鹤浦,梦回萝月上鹓行。凭谁寄问花溪叟,稷契何由近庙廊。
再赋李老谷。元代。胡助。李老谷中闻杜鹃,江南游子不归田。利名引得滔滔去,竟渡滦河朝日边。
韶石歌韶州陈使君席上赋。清代。陈恭尹。韶石之山双阙开,拔地千仞俱崔嵬。箫韶一奏三千载,至今凤鸟犹能来。韶阳太守须如戟,夜燕三城集嘉客。东西南北多俊人,文采翩然皆五色。况君得姓自有妫,当年曾卜凤于飞。和鸣嗈嗈叶律吕,紫庭阿阁增光辉。九成台下薰风至,郡人重见无为治。君不闻三十六峰之石击拊有遗音,又何必六像九包始为瑞。
寄苏内翰。宋代。刘季孙。倦压鳌头请左符,笑寻颖尾为西湖。二三贤守去非远,六一清风今不孤。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
僧斋。明代。王守仁。尽日僧斋不厌閒,独馀春睡得相关。檐前水涨遂无地,江外云晴忽有山。远客趁墟招渡急,舟人晒网得鱼还。也知世事终无补,亦复心存出处间。
雨夜。明代。李畅。云拥海门雨气,风迎野寺钟声。二月江山媚景,三春花鸟多情。寒浦鱼灯远近,长江雁语凄清。贳得邻酤自笑,与谁共话平生。
和孔侍郎观太常新奏乐诗。南北朝。卞斌。昔人梦上帝,尚喜颂钧天。况兹开景业,作乐武功宣。大雅废还理,乘风毁更悬。中和诚易拟,韶夏讵相沿。犍为磬响彻,嶰谷管声传。小臣滥清耳,长奉南风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