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朝代:宋代
作者:宋绶
楚泽伤春怨鶗鴃,
长安索米愧侏儒。
中文译文:
楚泽为春伤感慨着,抱怨鶗鴃(黄莺);
长安城索米,让侏儒感到愧疚。
诗意:
这首诗写了两个景象,通过对楚泽和长安两个地方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楚泽是指楚地的湖泽地区。春天是大自然重新生机勃勃的季节,而楚泽却因为某种原因而伤春感慨。"怨鶗鴃"暗指黄莺,黄莺以其悠扬的歌声闻名,是春天的代表之一。因此,楚泽伤春怨鶗鴃,可能是说明楚泽的环境变化,导致了春天的景象失去了往日的美好。
其次,长安是古代中国重要的都城之一。长安城索米,意味着城市发生了饥荒,人们缺乏粮食。作者用"长安索米"来代表整个社会的困境,而将自己称为侏儒(指称自己为地位低下的人)则是作者对自身在这样困境下的无能为力和心情的表达。
赏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两句,但通过两个景象的对比,展现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感受。
楚泽伤春怨鶗鴃,描绘了一个春天失去美好景象的场景,意味着环境的变化和不可逆转的改变。长安索米愧侏儒,表达了整个社会面临的困境和作者个人在其中的无助和懊恼。这样的对比使得诗词更加具有情感和思考的深度,读后可以引起人们对社会悲欢离合和个人命运的深思。
宋绶(991年—1041年1月27日),字公垂。 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宋著名学者、藏书家。因平棘为汉代常山郡治所,故称常山宋氏,后人称“宋常山公”。景德二年(1005年),召试中书,为大理评事。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疏陈攻守十策,被召为知枢密院事。九月,拜兵部尚书兼参知政事。十二月(1041年1月),宋绶去世,年五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宣献”。后加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燕国公。宋绶藏书甚丰,手自校理,博通经史百家。笔札精妙,倾朝学之,号称“朝体”。...
宋绶。宋绶(991年—1041年1月27日),字公垂。 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宋著名学者、藏书家。因平棘为汉代常山郡治所,故称常山宋氏,后人称“宋常山公”。景德二年(1005年),召试中书,为大理评事。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疏陈攻守十策,被召为知枢密院事。九月,拜兵部尚书兼参知政事。十二月(1041年1月),宋绶去世,年五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宣献”。后加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燕国公。宋绶藏书甚丰,手自校理,博通经史百家。笔札精妙,倾朝学之,号称“朝体”。
和石田先生落花诗(二十首)。明代。唐寅。夕阳芳草笛悠悠,春事惊看又转头。淅沥风光摇草树,骖邅时节逐川流。临阶忍数脂千片,绕树空烦绣半钩。九十繁华梭脱手,多情又作一番愁。¤
日长至寓杭 其二。元代。方回。自从丱角至童颠,是事无心总听天。今日喜逢长至日,来年恰遇古希年。一官三纪閒居半,万马千军命偶全。适有蜜蜂肯伴我,晴香烂醉玉梅前。
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二首。宋代。苏轼。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纵使先生能一石,主人未肯独留髡。不肯惺惺骑马回,玉山知为玉人颓。紫云有语君知否,莫唤分司御史来。
霍州道中八首 其五。清代。缪荃孙。黄沙屑屑水萧萧,惨淡寒云国士桥。毕竟士为知己死,金台何事笑燕昭。
西溪永兴寺看绿萼梅有怀。清代。钱谦益。略彴缘溪一径斜,寒梅偏占老僧家。共怜祭酒风流在,未惜看花道路赊。绕树繁英团小阁,回舟玉雪漾晴沙。道人未醒罗浮梦,正忆新妆萼绿华。
洞庭口占。宋代。李曾伯。舟子方将北,封姨不肯南。去帆冲急浪,古寺隐晴岚。远渚鸦千百,中流鸥两三。短篷聊徙倚,底用客程贪。
西域和王君玉诗二十首 其十。元代。耶律楚材。浮生瞬息度流年,唐汉兴亡不半千。清洁采薇输二子,英雄济世有三贤。未能海上寻芝草,且向尘中泛醴泉。醉兴陶陶略相似,无何乡里亦通玄。
不见长杨馆,人家只翠微。溪流环监署,林影入宫闱。
花鸭夜方静,竹䶉秋更肥。青仙无处问,老泪日沾衣。
陶君秀晋人尝为司竹监使因祖渊明尝游五柳庄为立五柳祠在县东西原方见有祠堂诗碑 其三。金朝。杨奂。不见长杨馆,人家只翠微。溪流环监署,林影入宫闱。花鸭夜方静,竹䶉秋更肥。青仙无处问,老泪日沾衣。
雪下有感。明代。释函可。大雪真吾事,天心本至公。翻书甘手冷,乞食望年丰。旧岭花方发,平沙雁已空。几多未归客,对此意何穷。
好事近。宋代。仲并。分手又三秋,犹记花时歌别。每念征帆归晚,误五湖风月。清江休望使君来,指日趋天阙。土胥玉翁冰相映,看紫薇花发。右朱临江
寄张外史。明代。陈镒。铁冠峨峨鹤氅裘,冲襟炯炯冰壶秋。进履曾下黄石拜,辟谷独从赤松游。官府真仙上界足,富贵于我如云浮。乞取金丹换毛骨,飞佩往谒昆崙丘。
留题琴轩。宋代。黄裳。轩阁竞华丽,谁肯厌丝管。豪华既交欢,盛丽亦同玩。鸣弦虽侑觞,惟宜素纤按。声色方争高,耳目及中乱。古意始兴怀,曲终情已换。黄子寻天真,开轩名以琴。问琴意何在,答以琴为心。我愿听以目,与子为知音。无弦之琴声无声,世间此曲今何人。
闽滩竹枝词二首 其一。清代。陈璋。船如纸薄不经风,三扇低遮箬叶篷。万丈龙潭千尺浪,也堪愁煞铁梢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