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八首。宋代。释师体。粗疏带出莲花冼,济楚披来粪扫衣。拈起少林无孔笛,左瞻右盼两头吹。声声慢,拍拍随,听者虽多和者稀。曲遍欲休休不得,知音知后更谁知。
诗词:《偈颂十八首》
作者:释师体
朝代:宋代
译文:
粗疏的言辞让莲花显得更加娇艳,
从楚国而来扫除的粪便洒在衣上。
捡起少林寺无孔笛,
双头吹奏时左右相瞻。
声音悠扬缓慢,
拍子随和。
虽然听众众多,但和唱者却很少。
曲调遍布,欲停却停不下来,
知音知道了,可知道的又有谁呢?
诗意: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一幅寺庙清洁工扫除厕所粪便的情景,展现了寺庙中琐碎粗疏的一面。诗人用少林无孔笛的形象,比喻人生中不断的麻烦和琐事。虽然诗中提到有很多听众,但演奏者却少之又少,让人产生一种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感觉。最后,诗人提问谁会真正理解他的音乐和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夸张的语言与画面描绘,使得诗意深入人心。透过表面简单的事物描写,传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琐碎和辛劳的领悟,并对于自己音乐的无奈与寻找知音的渴望。通过少林无孔笛的比喻,表达了人生中追寻悦乐却又感到苦恼和无助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鲜明,情感真挚,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赠归允肃。清代。魏象枢。曾因一面识端人,实践躬行事事真。不愧榜中名第一,公门收尽上林春。
七言 其二十九。唐代。吕岩。寻常学道说黄芽,万水千山觅转差。有畛有园难下种,无根无脚自开花。九三鼎内烹如酪,六一炉中结似霞。不日成丹应换骨,飞升遥指玉皇家。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宋代。苏轼。老李威名八十年,壁间精悍见遗颜。自闻出守风流似,稍觉承平气象还。但遣诗人歌杖杜,不妨侍女唱阳关。内朝接武知何日,白发羞归供奉班。
近观歌。明代。曹于汴。近以观远,人以观天。我以观物,后以观前。小以亲巨,偏以观全。粗以观细,显以观玄。枝头一珠露,万古包鸿濛。鸿濛不缘腐草隔,仍向秋萤见化工。一呼天地始,一吸天地终。所以圣王不下榻,康民阜物成丰功。
感怀。宋代。邓深。旧日城壕兴,真成一梦间。伯伦坟上土,叔子望中山。落日难留恋,孤云自往还。秋风吹杖屡,回首涕空潸。
花非花 吴门晤沈休穆,以贱字吹万讹听秋佩,因来书畅论声韵之学,戏填此解答之。魏晋。高燮。秋非秋,佩非佩。人有声,天有籁。吹来万窍本非同,信口成章无或碍。
松棚。宋代。韩淲。去年一旱暍欲死,犹幸春来能忍饥。长夏因仍作凉计,中庭始架青松枝。门前催租急非缓,国中遗诰安若危。贫无输官尚自可,忠欲输君今已迟。风来萧萧悲益甚,日远茫茫愁不知。谁谓身閒得放逸,家国一体人弗思。云开空山久阙雨,蝉噪古木还迎曦。松枝松枝绿差差,吾忍坐卧来乐斯。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大酺·春雨。宋代。周邦彦。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