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禅山有于湖所题宝塔二字

褒禅山有于湖所题宝塔二字朗读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褒禅山有于湖所题宝塔二字
路入乱云堆,
僧房四面开。
龟泉半泥滓,
龙洞已尘埃。
潄竹浑忘醉,
穿花浪费才。
何人题宝塔,
千载仰崔嵬。

褒禅山上有一座宝塔,题字者为于湖。前行之路上乱云飘渺,周围僧舍错落开敞。龟泉水流泥泞,龙洞已尘封。那饮过的竹子已经忘却了昔日的酒宴,痴迷于穿花的游玩。多少人崇敬地题写过这座宝塔,千载以来仍然仰望崔嵬的高耸身姿。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褒禅山上的宝塔和题字于湖的情景,通过描绘山脉、僧舍和景观的变迁,反映了时光荏苒、万物更迭的现象。另外,诗中还透露出人们对于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倾慕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历史遗迹的敬畏和景观的变迁所带来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褒禅山上的宝塔和周围的景色来传达这种感觉。通过对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出了时间的流转和万物变化的情感。同时,最后两句“何人题宝塔,千载仰崔嵬。”则透露出人们对于历史的敬仰与渴望,反映了人们心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对历史遗迹的敬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花等景物,抓住了人们对于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与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兴废数之常,智愚性相反。乃萃一人身,古今觏亦罕。

其始虽足快,其终弥觉惨。要为物欲昏,岂云识虑短。

()

之子不远复,复其见天心。三月能不违,力尽知疏亲。

一间竟勿逮,洙泗乃无人。箪瓢士之常,风雨岁时深。

()

慨想古人知用舍,绝怜奔走曳长裾。洛园五亩容君实,蜀客千年诵子虚。

满地白云连野竹,绕门绿水浸秋蕖。脱巾自草閒居赋,客至从嗔礼法疏。

()

园密花藏易,楼深月到难。酒虚留客尽,灯暗远更残。

麝想眉间印,鸦知顶上盘。文王之囿小,莫惜借人看。

()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