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门。宋代。陈蒙。杖策耶溪寺,风流忆晋唐。门深云未散,梁古帖犹香。晚翠千峰远,春深一涧长。徘徊松影下,觅句向斜阳。
《游云门》是明代诗人陈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解析和赏析:
《游云门》中文译文:
我拄着拐杖来到耶溪的寺庙,
风景使我回忆起晋唐时期的风华。
寺门深深,云雾还未散去,
梁代的碑帖仍然散发着香气。
傍晚时分,千峰远远地苍翠,
春天的溪涧长长地流淌。
我徘徊在松树的阴影下,
寻找着一句诗句,向斜阳致敬。
《游云门》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游历云门寺的景色和情感。诗人以诗意悠远的笔触,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怀旧的思绪,表达出对历史的回忆和对文化传统的敬仰。
诗的开篇,诗人以拄着拐杖的姿态来到耶溪寺,展现了自己在寺庙中游览的情景。耶溪寺被描绘为门深、云雾弥漫的地方,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提到梁代的碑帖犹香,暗示着寺庙中保存着古代文化的瑰宝。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留恋和对古代文化的珍视。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千峰苍翠,春天的溪涧长长流淌,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诗人徘徊在松树的阴影下,寻找着一句诗句,向斜阳致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它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呈现了对自然美的感知和对宁静与和谐的追求。
宋庆元鄞县人,字伯求。陈埙子。年十八,上书万言论国事。为太府寺主簿,入对,极言贾似道为政阙失。任淮东总领,为似道诬,贬建昌军簿。恭帝德祐初,以刑部侍郎召,不赴。...
陈蒙。宋庆元鄞县人,字伯求。陈埙子。年十八,上书万言论国事。为太府寺主簿,入对,极言贾似道为政阙失。任淮东总领,为似道诬,贬建昌军簿。恭帝德祐初,以刑部侍郎召,不赴。
送容州程员外端州吴员外。宋代。徐铉。士生秉道义,公论重才名。美哉双白壁,高价等连城。昔在南国时,折桂尝抗衡。今为北朝客,通籍齐振缨。连镳适炎徼,并命曲州兵。地远乃寄重,无为惮遐征。俗杂则财难,法在通其情。投香与还珠,前哲有遗声。君看奏谏者,接武趋承明。掺袂赠斯言,斯言勿见轻。
春寒。唐代。吴融。固教梅忍落,体与杏藏娇。已过冬疑剩,将来暖未饶。玉阶残雪在,罗荐暗魂销。莫问王孙事,烟芜正寂寥。
自米堆山过钱家磡取道至渔洋湾入昙花庵作。清代。沈德潜。米堆下林麓,举眼纳莽苍。渔洋卧湖波,远望平于掌。言经上阳村,微径穿榛莽。篱落午鸡鸣,烟丛人语响。居民傍芦洲,家家业渔网。逶迤之渔洋,山坳路纡枉。具区览全胜,背面俱漭泱。昙花隐苍翠,行客断还往。枯禅礼佛余,清磬出方丈。晤彼静者乐,顿作遗世想。他年拟诛茅,聊此息尘坱。
秋怀十首。宋代。赵蕃。吁嗟古诗人,达少穷则多。定逢造物嗔,故此成折磨。怀哉兴化令,累然蓬一窠。融州计官满,归日定如何。
过从女妆楼题赠 其二。清代。庄德芬。雅服应希谢,幽怀亦慕班。奇花归绣谱,香草上云鬟。意静琴中水,心閒画里山。自今来往熟,日暮不知还。
送李伯承四首 其一。明代。欧大任。朝阳耀高树,光风泛崇兰。三春岂不荣,雷雨将摧残。之子好奇服,兰荃被缨冠。芳馨讵自藏,剪伐良独难。寸心葵藿前,中逵杂茅菅。浮云为之阴,白日为之寒。葳蕤上林苑,移植丘与樊。岁华感我心,摇落增长叹。
师伯浑用韵复次。宋代。晁公溯。风俗相传三近古,作成况自圣明朝。藏家文字本苍史,继世子孙非黑要。近报汉廷频诏下,时闻蜀士有旌招。怪君尚尔衣逢掖,独向空山伴采樵。
满庭芳。清代。许德蘋。南苑红飞,西楼绿嫩,越溪人浣轻纱。柳枝摇曳,为学舞腰唦。望断蘼芜青处,有山色、一碧无涯。凭栏看,忘忧簇簇,花影上衣摩。人生能几许,貂裘换酒,鹦鹉供茶。恁何须宝马,不藉香车。算是良辰美景,已开残、玉洞桃花。平生事,从头谁说,独自叹无那。
南湖赋冬青花四首 其四。宋代。张镃。桂子休誇碧满园,小蒲萄实待霜繁。他年隐处寻西宅,先认冬青拥寺门。
陇西阎大参山居四咏 其四 幽径寻芳。明代。罗玘。恨不如蝴蝶,隔墙知有花。随风飘别院,得意过东家。涉远终须马,扑丛常畏蛇。春归在何日,莫遣涴泥沙。
客馆逢君思欲狂,吴山握手望钱塘。寒光骤吐青萍匣,秋色先凋白苧裳。
老去云霞忘世态,穷来天地问词场。漫将七子推同调,不尽雄心骥枥傍。
王山人世周以长歌及七言二律见贻赋答二首 其二。明代。胡应麟。客馆逢君思欲狂,吴山握手望钱塘。寒光骤吐青萍匣,秋色先凋白苧裳。老去云霞忘世态,穷来天地问词场。漫将七子推同调,不尽雄心骥枥傍。
山中和韵。宋代。文天祥。白扇挥残暑,青鞋踏嫩晴。花床寻小隐,石鼎引长鸣。纱帽有时去,酒壶惟意倾。山僧痴与坐,闲却瘦弥明。
去岁王监岳以诗饯行且求无垢语录次韵送之。宋代。徐鹿卿。我来横浦访遗言,无垢先生有正传。双迹凄凉城下寺,一书泄露性中天。向来富贵俱荒草,今日风流尚湛泉。东谷有人知此意,平生耻售蜡黄鞭。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论毅力。。梁启超。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