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是一首朝代未知的诗词,作者是谭延。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苏黄朱陆不到处,
涌现楼台忽此山。
无数峰尖去海里,
岂知培楼在人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牯岭山的景象。诗中提到了苏、黄、朱、陆等地名,暗示了这座山脉的广阔范围和壮丽景色。楼台突然涌现在山中,使得这座山脉更加瑰丽。无数峰尖似乎直通向海洋深处,表达了山势之高耸。诗人感叹,人们常常不知道培植楼台的艰辛,而这些楼台却矗立在人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牯岭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地名的列举,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这座山脉的广袤和辽阔。楼台忽然出现在山中,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视觉冲击,增添了诗意的神秘感。无数峰尖直插云霄,形象地表达了山势之高耸。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们常常忽略楼台背后的艰辛的感慨,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更加珍惜人间的美好风景。
整首诗意境高远,以山峰和楼台的景象为线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智慧。通过对山和楼台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同时,通过对人们对楼台背后艰辛的忽视,诗人提醒读者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并以此引发对生活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整首诗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贺新郎(和俞叔夜七夕)。宋代。李处全。秋意生何许。对玉钩、微云避舍,素风吹暑。银汉桥成天路稳,乾鹊声声媚妩。送仙仗、年年须度。离合悲欢多少话,想今宵、缱绻难深诉。千古恨,无新故。聊须作意成欢绪。为佳时、金针戏把,翠觞频举。莫念匆匆轻掺袂,天上元无间阻。况好是、新凉庭户。倦客天涯嗟老大,趁珠帘、绣额高楼处。乞些巧,调儿女。
归田十首 其七。明代。黄公辅。拟学尊生老斫轮,归途喜听马蹄频。先将草檄移花坞,早倩松风扫石尘。朋好不须新结社,鸥群应许旧盟人。轻舟已认回头岸,不似从前浪梗新。
玉烛新 送宗礼大尹。明代。张宁。溪山疏雨后,正稻熟蘋香,晚秋时候。怅人在画船,天上百里,清风双袖。孤琴独剑,算去日来时依旧。门静悄,桃李河阳,春来几番消瘦。封书寄向天涯,问素月澄波,有人知不。深耕易耨,喜六职相宣,四民齐厚。郎官列宿,笑枳棘鸾凰僝僽。看此去,紫绶金章,从新拜受。
石淙。宋代。张仲武。二室盘游日,三阳宴喜心。分流来万壑,巨石拟千岑。玉殿烟芜在,金碑雨藓侵。翠华何处问,山水自清音。
题坡仙求心斋三字。元代。方回。千圣相传止一机,常惺惺法免危微。但于方寸求吾事,莫问坡书是与非。
曲糵粗能了,絺衣且薄污。盟寻洛社客,伴结高阳徒。
大木岂堪斲,原田莫浪图。行藏君自卜,不必问玄夫。
读沈司马伯含被言十二章有感用来韵却赠孤愤离怀黯然对深或可观予同社不必万人传也 其六。明代。张萱。曲糵粗能了,絺衣且薄污。盟寻洛社客,伴结高阳徒。大木岂堪斲,原田莫浪图。行藏君自卜,不必问玄夫。
万岁楼。唐代。王昌龄。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华严院西轩见芍药两枝追想吉祥赏花慨然有感。宋代。蔡襄。吉祥亭下万千枝,看尽将开欲落时。却是双红有深意,故留春色缀人思。
馆中书事。明代。陆深。疏慵旧业大江东,十载雕虫愧未工。岂有才名惊行辈,徒劳中贵达宸聪。少年贾谊吾安敢,今日相如事偶同。自笑子虚无赋草,亲将迂策献重瞳。
日渐长赠周殷二判官。唐代。白居易。日渐长,春尚早。墙头半露红萼枝,池岸新铺绿芽草。蹋草攀枝仰头叹,何人知此春怀抱。年颜盛壮名未成,官职欲高身已老。万茎白发直堪恨,一片绯衫何足道。赖得君来劝一杯,愁开闷破心头好。
沁园春 重赠沈三弟。清代。周之琦。弹指秋来,已矣荀香,兰房罢薰。怅官斋寄榻,三春药里,贫家赁庑,廿载飙轮。象服空埋,牛衣宛在,至竟黔娄是恨人。重回首,话凄凉旧事,梦去无痕。依然华屋生存。恰近隔、山丘只一尘。看流光过眼,何今何古,抟沙放手,谁幻谁真。末路荣华,他乡骨肉,自闭重泉杳不闻。伤心语,但人生到处,天道休论。
朔日邑送薪盈庭感而有赋 其二。明代。王世贞。本是爨下材,叨君一分直。不惜捐此身,为君佐鼎革。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二十四篔簹谷。宋代。苏辙。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