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升仙台。清代。舒天香。野人似我真如鹿,六月披裘受清福。兴来枕石学云眠,瑶草琪花相伴宿。飞蝶时时上我身,但见香云不见人。早知世外容疏懒,悔往尘寰四十春。
《白鹿升仙台》是一首清代的诗词,作者是舒天香。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鹿升仙台
野人似我真如鹿,
六月披裘受清福。
兴来枕石学云眠,
瑶草琪花相伴宿。
飞蝶时时上我身,
但见香云不见人。
早知世外容疏懒,
悔往尘寰四十春。
译文:
野人像我,真如一只鹿,
六月天穿着皮毛享受清福。
心情愉快时,躺在石头上学习云的样子,
在瑶草和琪花的陪伴下过夜。
蝴蝶时不时地飞到我身上,
只见到芬芳的云雾,却看不到人。
早知道世外的容貌宽松懒散,
后悔曾在尘世中浪费了四十个春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野人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对尘世的反思。野人自比为鹿,表达了他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纯真自然的状态。他在六月天披着裘皮,享受着清凉的福分,心情愉快。当他兴致来时,他躺在石头上,学习云的样子,这展示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和对自然的观察和学习。在他过夜的时候,他有瑶草和琪花相伴,暗示了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
诗中提到的飞蝶时时上他的身上,但他只能看到香云而看不到人。这可以理解为他与尘世的隔离和超脱,他更倾向于与自然为伴,而不是与人群交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野人对曾经在尘世中浪费了四十年时光的后悔和追悔。他意识到世俗的容貌是疏懒的,而他早应该选择远离尘寰,追求自己真正的内心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野人与自然的交融和对尘世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纯真状态的向往和对尘世浮华的拒绝。它呈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自由与真实的意境,给人以超越尘世欲望的启示,并引发人们对自然与人性关系的思考。
去金马关别二司诸同寅。明代。陈洪谟。我来庚辰初,万里动遐思。岂不惜薄劣,君命胡敢违。明明国常宪,奉扬臣之宜。矧兹荒服外,人心还浇漓。贿成放以宠,刑政日纷披。我材本樗栎,所志良不卑。愿言效前哲,明允人乃依。舒惨一以理,而敢乘之私。苞苴与女谒,赫赫天鉴兹。任重道更远,心役神已疲。所幸僚寀贤,日夕相夹持。寡过虽未能,励行真有资。脂辖忽东往,宁免负乘讥。诸君并才俊,矫矫麟凤姿。神尧起唐服,万国开重离。拔茅忆连茹,以次升鼎彝。祖鞭谬先着,临岐增忸怩。把酒不能别,贡言非谀词。明朝渺南北,曷负同心期。
木兰花慢(重泊垂虹)。宋代。吴文英。酹清杯问水,惯曾见、几逢迎。自越棹轻飞,秋莼归后,杞菊荒荆。孤鸣。舞鸥惯下,又渔歌、忽断晚烟生。雪浪闲销钓石,冷枫频落江汀。长亭。春恨何穷,目易尽、酒微醒。怅断魂西子,凌波去杳,环佩无声。阴晴。最无定处,被浮云、多翳镜华明。向晓东风霁色,绿杨楼外山青。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形虽老苍,事不穷忙。味真嚼蜡,面冷刮霜。撒手行空劫,全身入帝乡。回头游戏成三昧,春上百华蜂采香。
以嗜酒爱风竹卜居此林泉为韵作十小诗。宋代。方岳。周有说爱莲,陶有诗爱菊。吾居则谁与,其诸子猷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