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萤》
朝代:宋代
作者:叶茵
自明自灭度方池,
熠熠飞来去觉迟。
入坐点衣情分熟,
纳交元在读书时。
中文译文:
萤火虫自己闪烁,穿过方形的池塘,
闪烁的光芒飞来飞去,让人感觉时间过得很慢。
坐下来点亮灯火,情感变得亲近和熟悉,
在读书的时候与自然交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萤火虫为主题,通过描绘萤火虫的行为和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首先,诗人观察到萤火虫在方形的池塘中自由自在地闪烁,形成了一幅明暗交替的美丽画面。萤火虫的闪烁光芒让时间似乎变得缓慢,给人一种宁静和冥想的感觉。诗人用"熠熠飞来去觉迟"来形容萤火虫的舞动,表达了对于自然节奏的敏感和对于美的感受。
其次,诗人在诗中提到自己坐下来点亮灯火,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点亮了自己的心灵之火,也可以理解为诗人与自然互动的一种方式。通过与自然的交流,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亲近和熟悉,这种亲近感和熟悉感可能来自于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也可能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最后,诗人提到"纳交元在读书时",表达了在读书的过程中与自然交融的体验。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修炼和思考,通过与书本中的智慧和知识的对话,诗人更加能够与自然相通,与自然的元素相融合。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通过观察萤火虫的闪烁,诗人把握了自然的节奏和美感,表达了一种平和宁静的情感。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和读书的过程,诗人与自然相交融,体悟到了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细腻的情感和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答妇兄林公遇四首 其四。宋代。刘克庄。挹君如玉雪,未易得亲疏。何日深山里,同灯共读书。
春日郊行杂兴三首 其一。元代。黄溍。忽忽时频异,垂垂花正繁。登临聊极目,出处可忘言。风急江光乱,春浓野色昏。旧游嗟契阔,览物思空存。
书寓舍壁。宋代。陆游。落佩颓冠惯放慵,经旬寓馆古临邛。西偏取路横穿竹,北向开门倒看松。醉後蹇驴归薄暮,闲来支枕睡高舂。鹄鸣山谷曾游处,剩欲扶犁学老农。
和丁端叔双清韵。宋代。袁说友。翠云白雪两仙容,末怯姮娥傍月宫。若把佳人较清绝,争妍应愧伯夷风。
追挽王户部。明代。何瑭。马鬣西风吹野蒿,襄城南望梦魂劳。趋尘不及瞻犀表,继踵空怜识凤毛。玄武挂冠头正黑,青云倚剑志犹高。是谁写入巢由传,不说勋名在户曹。
来云僧舍。元代。周权。联云开佛屋,接竹引岩泉。路滑迷霜叶,钟寒湿曙烟。有为皆是幻,无想总成禅。梦觉僧檐雨,重来又十年。
晨雪渡洑陂。宋代。邓深。竹处杨枝学小梅,竹间茅屋白皑皑。撑舟独拥蓑衣出,堪画何须待晚来。
过谷亭二首 其一。元代。刘崧。小龙涡接大龙涡,谷亭闸口水穿波。寄语南船缓来上,北船东下正如梭。
题曾秋月提点寿竹图。明代。陈谟。羽葆霓旌翳石根,蓬莱云气伴朝昏。仙人细酌长生酒,閒看苍龙子又孙。
遣子访刘乙。唐代。詹敦仁。扫石耕山旧子真,布衣草履自随身。石崖壁立题诗处,知是当年凤阁人。
同李长蘅寻闻子将龙井山斋二首 其一。明代。谭元春。枫色红难已,黄从翠处分。偶然乱叶下,风雨似同闻。谷鸟临寒路,篱花开远云。逢幽无一语,心眼自氤氲。
送李尚书镇滑州。唐代。刘禹锡。南徐报政入文昌,东郡须才别建章。视草名高同蜀客,拥旄年少胜荀郎。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岩廊。
碧筒杯次余懋昭韵。明代。杨慎。月户星楹敞夜灯,荷筒桑落共淹仍。倾来细泻珠盘颗,摘去愁空翠盖层。消渴凉生金掌露,迎风寒莹玉壶冰。三更促席归何晚,百罚深杯谢不能。
菩萨蛮。宋代。赵崇。桃花相向东风笑。桃花忍放东风老。细草碧如烟。薄寒轻暖天。折钗鸾作股。镜里参差舞。破碎玉连环。卷帘春睡残。
高处厚先生信宿山中赋此却寄。清代。夏熙臣。收拾看山眼,寻幽到敝庐。以君一日长,赠我十年书。天外孤云合,雨中夜气疏。村醪刚半熟,不醉复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