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杂兴朗读

《杂兴》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镃。这首诗词描绘了伯牙善于弹奏琴,渴望找到与他有共鸣的知音的故事。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伯牙善鼓琴,知音一子期。
已得慰生平,绝弦勿复悲。
深沉扬执戟,玄文准伏羲。
各年未原赏,岂欲求当时。

诗意:
这首诗词以伯牙善于弹奏琴的故事为主线,表达了他渴望找到与他音乐有共鸣的知音的愿望。伯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琴师,他的琴艺高超,但他的知音钟子期却去世了。伯牙弹琴时,心中始终怀念子期,所以在他弹奏时,总会留下一根断弦,以表达他对子期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表达了伯牙已经得到了人生的安慰,不再为弦断而悲伤,他将深沉的情感和琴音融入到自己的琴艺之中,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渴望。他用执戟扬琴,表明自己的琴艺高超;用玄文准伏羲,说明他对琴音的领悟已经达到了一种玄妙的境界。最后两句表达了伯牙并不追求当时的赞赏和荣华富贵,而是希望能够找到真正与他有共鸣的知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在追求艺术和音乐的过程中渴望找到与自己有共鸣的知音的心情。伯牙的琴艺高超,但他对知音的渴望使他在弹奏琴时总是感到一种缺憾和思念。他用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琴音传达他内心深处对子期的思念之情。伯牙不追求名利,而是追求真正能够理解他音乐的人。这种对真正知音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体现了作者对纯粹音乐的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音乐和琴声,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和追求的追寻,以及在追求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思考。它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朗读
()

猜你喜欢

之君命屯有孤辰,之子德孤无同人。

天遣之君友之子,宾主相忘无彼此。

()

玉水明沙。峰回路转,城倚桥斜。老我登临,同谁酩酊,一望还赊。
飞鸿杳霭天涯。但拚取、心情酒家。紫菊枝枝,红茱颗颗,休问年华。

()
颜色倾城世更精,爱卿长是说卿卿。
卷中昔日催徽貌,重见应怜太瘦生。
()

省帐香残捲夕红,名郎去守日围东。
组垂丈二腰章贵,骑拥千馀使幕雄。
弭节亭皋乡梓近,贯都河溜客鱼通。

()

立烟睡雨白蒙茸,尽付驱炎掌握中。暑退沙头千点雪,凉生顶上几丝风。

曾闻异物陪修静,莫染纤尘障庾公。挥动半襟诗梦醒,谁怜拳足蓼花丛。

()

敲火试山泉,轻烟飏林樾。松花著我衣,香色殊清绝。

忽闻梵课声,喃喃诵寂灭。且嚼本山茶,何减小团月。

()
古木荒烟集暮鸦,高城落日隐悲笳。
并州倦客初投迹,楚泽寒梅又过花。
满眼旌旗惊世路,闭门风雪羡山家。
忘忧只有清樽在,暂为红尘拂鬓华。
()

蹇步媻珊到竹溪,病眸眩瞀乱金篦。
清风满座无尘事,遗墨盈编有旧题。
久羡山人居水北,今知诗社续江西。

()

圭荜逸民宅,羊鹑处士衣。

人才于古有,天命与时违。

()

村寺空工乐事兼,今来重访野情添。新成高阁能临水,旧种松枝已过檐。

秋入平林犹有叶,塔迷烟雨尚留尖。倦游真有乡园恋,一枕寒潮梦亦甜。

()

城上月初起,马头尘不飞。天开万里碧,漏出九门稀。

衢路人欲静,云林僧未归。谁知玉京地,此夕共清晖。

()

红铺不是芬陁利,绿卷无非菡萏秋。以色媚人宁坏色,不随荣谢镜中羞。

()
东方有一士,不见心忡忡。
尺璧未足多,夙好良所同。
永怀不能寐,揽衣出房栊。
遥夜未渠央,取琴和秋虫。
()

水学青龙左右盘,玉流双泻碧光寒。兰昆并占空山月,分掣虹霓作钓竿。

()
一室市声外,生经良不孤。
园花非独笑,风竹巧相娱。
为客求鹅母,供家课橘奴。
残年温饱尔,外此亦何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