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俳体十二首

江行俳体十二首朗读

《江行俳体十二首》是明代诗人钟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千门市火乱渔灯,
衔尾官艘也系罾。
崖屋乍随春涨徙,
滩舟专候早潮升。
清时闾左衣形缓,
俭岁江东米价增。
从客讳言新入洛,
自称前度到金陵。

译文:
千门市中火势猛烈,渔灯也在混乱中摇曳。
官船拖着尾巴,也被渔网所束缚。
崖上的房屋随着春水暂时迁徙,
滩上的小舟专程等待潮水的涨升。
在清明时节,闾左衣着松懈,
节俭的岁月里,江东的米价上涨。
作为客人,不敢直言自己是新来洛阳,
自称是以前到过金陵的人。

诗意:
《江行俳体十二首》描绘了明代时期江南地区的景象和社会状况。诗中通过火灾和渔灯混乱的描述,展现了千门市的繁忙和喧嚣。官船被渔网所束缚,象征着官僚体制的困扰和限制。崖上的居民在春水涨落之间迁徙,暗示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顺应和适应能力。滩上的小舟专程等待潮水的涨升,折射出人们对时机的敏锐把握和等待。

诗中还揭示了社会的变迁。诗人描述了清明时节衣着松懈的闾左,反映了时代的宽松和人们对身份和礼节的放松态度。同时,俭朴的岁月中江东米价上涨,显示了经济的变动和社会的动荡。

最后两句诗,诗人暗示自己是新来洛阳的客人,但不敢直言自己的身份,而是自称是以前到过金陵的人,这种含蓄和退避的态度,可能是诗人对于时代变革和社会困境的回应。

赏析:
《江行俳体十二首》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明代江南社会的景象和风貌。诗词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示了社会的繁忙、人与自然的互动以及社会经济的变迁。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物与社会现象相融合,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诗词中折射出的社会变迁和人情冷暖,以及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使得《江行俳体十二首》成为一首具有时代意义和深远内涵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摹和含蓄的表达,为读者展现了明代社会的片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引发人们对于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钟惺

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钟惺朗读
()

猜你喜欢

学仙学剑两无成,为贾为农安足道。中心不羡黑头公,贫贱何妨邓禹笑。

有琴耻向贵主弹,有门耻为丞相扫。流行坎止随所如,入世那能量枘凿。

()

解衣盘礴任猜疑,神悟如狂又似痴。
学到却须坚自守,世间绝艺少人知。

()

病卧瘴云间,莓苔渍竹关。孤吟牛渚月,老忆洞庭山。

壮志潜消尽,淳风竟未还。今朝忽相遇,执手一开颜。

()
往事无凭一梦空,悠悠歧路任西东。
菊花向晚应嫌雨,梧叶经秋不耐风。
自笑长贫仍作客,谁怜多病欲成翁。
青山断处孤城在,一片砧声夕照中。
()

万点寒鸦噪野烟,保州城上夕阳天。道傍苔碣麒麟卧,知是谁家旧墓田。

()

符吏匆匆叩夜扃,便随金简出幽冥。

蒙师荐拔恩非浅,领得生神九过经。

()

翥粉昂丹笔有神,道人无梦到鸡群。何时醉拊苍髯客,唤起茅山万里云。

()

阊门虽不远,白下忽相同。仲氏金兰契,徵君木石风。

抱琴登蒋阜,拖杖吊吴宫。拟下陈君榻,书囊又向东。

()

瑶华脉脉殿春残,姑射仙人画里看。月下敢矜容似玉,年来真有臭如兰。

()

昨日寻君恨不逢,离愁散入暮烟中。古陂净泻秋千顷,归路斜分月半弓。

年少向人偏肮脏,时危临事始疏通。论心长欲书灯共,无奈君西我复东。

()

陆翁少年颇读书,赤手那敢攀公车。曾妇炊梨不解熟,陶儿觅栗安其愚。

自谓东吴一男子,长贫不合为徂使。酒肠欲斗灌将军,心计宁论桑御史。

()
朱沙镜里开颜笑,白玉盘中展脚眠。
大抵人生难得共,得团圆处且团圆。
()
道义秦城重,声名冀马空。
河汾谈圣制,邹鲁振儒风。
有学堪经世,无官可效忠。
浮云公岂计,吾道自怜穷。
()

壮志老不已,抚剑斥宇宙。日月倏过眼,孰得百岁寿。

只今忍困苦,不必羡贵富。盖代事业在,唾手可以就。

()
物产原希世,风流更折冲。
决疑京兆尹,富国大司农。
远业终三事,仁声达九宗。
方祈酌周斗,何意辍秦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