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元代。王*。悟性无生无灭,采铅有去有来。两般灵物结成胎。云气常浮宝盖。终日和光混俗,任时随处宽怀。清风明月满蓬莱。睹破虚空无碍。
这首诗词是元代王*所作的《西江月·悟性无生无灭》。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悟性无生无灭,
领悟到本性的无始无终,
采铅有去有来。
如同铅笔的使用,可以写下去,也可以擦掉。
两般灵物结成胎。
指的是天地间的万物形成和诞生。
云气常浮宝盖。
天空中的云气常常飘浮如宝盖。
终日和光混俗,
整天和光一同融入尘世中,
任时随处宽怀。
随时随地都能宽容和包容。
清风明月满蓬莱。
清风明月充满蓬莱,
睹破虚空无碍。
洞悉了虚空的真相,没有阻碍。
诗意:
这首诗词以禅宗的思想为基础,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本质的领悟。诗人认识到本性的无始无终,悟性不受生死限制,就像铅笔一样,可以写下去,也可以擦掉。诗中提到的两般灵物指的是天地间的万物,它们通过结合和诞生形成了这个世界。云气飘浮如宝盖,象征着天空的广阔和变化。诗人在尘世中融入和光,宽怀包容,展现了一种超越繁杂纷扰的心境。最后,诗人通过清风明月充满蓬莱的描绘,表达了对虚空真相的洞悉和超越。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禅宗思想的核心观念。通过对悟性、生死和宇宙的思考,诗人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他用铅笔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可塑性和可更改性。诗中的清风明月、云气宝盖等意象给人以宁静和广阔的感受,暗示了超越尘世的境界。整首诗词流畅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宁静与豁达。
和同官问耳疾六首。宋代。曹勋。愠心虽悄悄,药物亦时时。半耳念非病,全身聩始知。三湘怀楚些,一櫂忆吴儿。会见相陪处,应多古锦诗。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其四。宋代。苏轼。老人八十馀,不识城市娱。造物偶遗漏,同侪尽丘墟。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莫言陈家紫,甘冷恐不如。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馀。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
吾尹邀游虎丘奉次席间联句。明代。文徵明。使君置酒赞公房,飞盖追随草木光。选胜不辞萧寺远,为閒翻遣老僧忙。千村霁雪人凭阁,一坞碧云山堕墙。斜日离离宾客乱,好修故事续欧阳。
送丁勺原侍御左迁潞安司理 其二。明代。余继登。春明门外路,去去复盘桓。不是悲行役,其如吾道难。风尘双客鬓,道路一征鞍。独有青龙铗,时时马上弹。
赠耆英。宋代。赵蕃。用世故欲巧,拙者终近德。人皆笑髯曾,我独长太息。贫吾岂人为,问天天不痴。君看松柏受,宁与春风期。
和答斯远因梅见属三首。宋代。赵蕃。君行过海门,惟复仍旧里。友朋不易得,相与况能尔。独念吾家侄,无由从夫子。
南乡子(答和惠计院)。宋代。吴潜。黄耳讯初收,为说鸥汀与鹭洲。争问主人归近远,飕飕。定是登高九月头。有酒且相酬,莫管西风满鬓秋。今日是今明日古,休休。转首鄞江总别愁。
梨花山鹧。明代。文徵明。物华无赖酒初醒,奕奕梨花照晚晴。怪底山禽啼不歇,十分春色近清明。
白下记游 其一。清代。吴灏。江南十月已深寒,林木山川尽眼看。白下龙盘犹往昔,清凉台榭认应难。
石头秋望。明代。邓云霄。秋原眺望闲,远目遍江关。河影摇城堞,吴云入楚山。风高帆半落,书去雁空还。正值莼鲈节,渔歌起近湾。
清平乐(元夕)。宋代。毛滂。东风桂影。低拂姮娥镜。镜里妆寒酥粉莹。越恁十分端正。素光行处随人。柳边照见青春。一片笙箫何处,花阴定有遗簪。
垂丝牡丹。明代。陈子壮。下马金尊酒正匀,啼莺玉箸怨偏新。岂因夜雨多媒妒,揉碎宫前一片春。
静思院上元日二首 其一。宋代。洪炎。麻姑山换越王山,忆昨下元今上元。老去休惊长客寓,春来不拟问田园。畏途豺虎中原近,挟日风云四海昏。梦绕潇湘无落处,凭谁楚些与招魂。
蝶恋花·鱼尾霞收明远树。宋代。何大圭。 鱼尾霞收明远树。翠色黏天,一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翦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香雾。此会未阑须记取。蟠桃几度吹红雨。
六朝门·梁武帝。唐代。周昙。梁武年高厌六龙,繁华声色尽归空。不求贤德追尧舜,翻作忧囚一病翁。
丹夜舟中即景同眉叔。清代。曹寿铭。晚理东皋楫,言寻北郭庐。林昏霜气聚,江静月轮孤。山势临流险,村容带树枯。衡门知不远,隔水市镫疏。
集古 遗兴。金朝。李俊民。读彻闲书弄水回,绿杨移傍小庭栽。闭门尽日无人到,便有春光四面来。
寿李悦斋五首和三劳使尹使君韵。宋代。程公许。宇县风尘暗,军需色目繁。时机宁我待,心事向谁论。膻聚虮争慕,泉深骥渴奔。非公能借箸,猛虱恐徒扪。
寄姚达泉。宋代。何文季。鹏程九万迟天宽,刚被西风铩羽翰。四海车书新宇宙,几家门户旧衣冠。园花灼灼酣春梦,涧竹亭亭傲岁寒。正气莫教销铄尽,典型留与后人看。
尹乔岳入泮宫。明代。释今无。翩翩五色应弘词,初入圜桥雀已驰。藜火夜分天禄阁,彩毛朝起凤凰池。奏笺预向趋庭日,华选方逢盛世知。更有寒山樨一树,秋风遥欲与君期。
东风。元代。杨弘道。阴消阳长否还通,消长循环默化中。天且不言春自好,群芳总已属东风。
洞庭湖阻风四首 其四。明代。薛瑄。涛声连日捲银沙,野渚无聊眺望赊。数点云山湖上出,一行风苇岸边斜。老髯难觅仙翁笛,白简还乘使者槎。况是中秋明月夜,潇湘久客正思家。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宋代。赵长卿。离愁晚如织,托酒与消磨。奈何酒薄愁重,越醉越愁多。忍对碧天好夜,皓月流光无际,光影转庭柯。有恨空垂泪,无语但悲歌。因凝想,从别后,蹙双蛾。春来底事,孤负紫袖与红靴。速整雕鞍归去,著意浅斟低唱,细看小婆娑。万蕊千花里,一任玉颜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