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宋代。虞集。十载燕山,十年江上,惯见半生风雪。对雪无舟,泛舟无雪,不遇并时高洁。断港残沙,今兹何夕,一似剡溪归越。但掀篷、数尺梅花,人迹鸟飞俱绝。君不见、五老危巅,浮丘绝顶,笑我早生华发。返老还童,易粗为妙,定有九还丹诀。霁景浮空,天光眩海,一体本无分别。便堪称、六一仙公,千古太虚明月。
《苏武慢·十载燕山》是元代诗人虞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载燕山,十年江上,惯见半生风雪。
对雪无舟,泛舟无雪,不遇并时高洁。
断港残沙,今兹何夕,一似剡溪归越。
但掀篷、数尺梅花,人迹鸟飞俱绝。
君不见、五老危巅,浮丘绝顶,笑我早生华发。
返老还童,易粗为妙,定有九还丹诀。
霁景浮空,天光眩海,一体本无分别。
便堪称、六一仙公,千古太虚明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苏武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苏武的景仰和敬意,同时也探讨了一些哲理和人生观。
首先,诗中提到了苏武在燕山和江上度过了长达十年的艰苦岁月,经历了风雪的洗礼。诗人用"惯见半生风雪"来形容苏武对风雪的习惯,显示了苏武坚韧不拔的品质。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苏武忠诚高洁的赞美。诗中提到,苏武面对雪没有舟,泛舟时却没有雪,意味着他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高洁的品质。"不遇并时高洁"表达了苏武在逆境中仍然保持高尚品德的意义。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苏武回到家乡的情景。"断港残沙,今兹何夕"揭示了时光流转,岁月不待人的感慨。"一似剡溪归越"则是指苏武回到家乡,归还祖国。但是他发现在家乡的景象已经改变,人迹罕至,鸟也飞走了,只有几尺梅花依然存在。这种荒凉和孤寂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苏武的高洁和孤独。
诗的结尾,诗人用"五老危巅,浮丘绝顶"来形容自己的老去,笑叹自己早生华发。然而,诗人认为返老还童、变得年轻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易粗为妙",并暗示了九还丹诀的存在。诗人以儒家思想中的五老和道家中的仙丹相结合,表达了返老还童、重获青春的希望和向往。
最后两句"霁景浮空,天光眩海,一体本无分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宇宙的思考。他认为清晰的景色和耀眼的光芒都是虚幻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没有真正的分别。"便堪称、六一仙公,千古太虚明月"则是对苏武的最高赞美,将苏武比作了传世的仙人,象征着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
总之,这首诗以苏武为主题,通过描绘他的艰苦经历、高洁品质以及对家乡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苏武的敬仰和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和宇宙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虚幻性。这首诗词既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苏武的歌颂,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虞集。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同诸子宿雪斋。明代。释函可。冰天尽日麈纵横,秉烛还教续笑声。今岁眼看片影过,几人身在一宵情。枕边各自家乡近,笔下何妨星斗惊。到晓定知饶别泪,土床如水听鸡鸣。
答娄原善见寄村庄诗。明代。张吉。自缚柴扉面竹林,竹梢垂雨互升沉。悬知伯子坐中意,却即宣尼川上心。莞尔相延多野客,巍然端拥只云襟。出门步步皆生意,山到鹅湖觉已深。
伤卢长史居。宋代。萧元之。昔年传得文标集,每对青灯一起予。偶访袁人寻古事,旧时居处已民居。
次韵文约赠行。宋代。董颖。归买农畴一饱休,乌鸢储肉且身谋。扁舟欲趁晚潮发,别袂莫烦樽酒留。松菊有情供好梦,氛埃无赖犯征裘。明年驿使相逢处,还折梅花寄我不。
次毛一斋韵。元代。黄庚。诗梦惊残何处棋,书窗又是夕阳时。柳限分绿笼琴几,花片飞红占砚池。览镜自邻吴白发,传杯不复倩蛾眉。东风故国年年恨,惟有啼春杜宇知。
黎户部携具寺寓。明代。张元凯。每依初地借初筵,剥枣烹葵代击鲜。一片碧城双树外,数椽朱阁百花前。西山爽气秋逾逼,北海清尊夜共传。岂是佛香难供客,也知郎署久逃禅。
送温州学正陈希静。元代。方回。多士推温学,耆儒佐冷官。虽为绛帐亚,似可绵衣看。父老时枌社,师生日杏坛。在家书宦考,三岁定朝端。
题华亭尉厅梅馆。宋代。李洪。古梅瘦竹助萧疏,剪薙蒿蓬亦甚都。报政未容须五月,却寻疏影向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