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南乡子朗读
十月小春天。
放榜梅花作状元。
会庆礼成三日後,生贤。
第一龙飞不偶然。
劝酒自弹弦。
更着班衣寿老仙。
见说海坛沙张也,明年。
此夜休嗔我近前。

《南乡子·十月小春天》是宋代甄良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十月小春天”描绘了十月天气温暖如春,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景象。接着,诗人提到“放榜梅花作状元”,意味着在这样的天气里,梅花竟然开放并且被评为状元,突显了这种令人惊讶的景观。

接下来,诗人提到“会庆礼成三日後,生贤”,这指的是庆祝活动已经结束,新一届的贤才已经诞生。诗人表达了对这些贤才的赞美和祝福。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提到“第一龙飞不偶然”。这句话意味着龙飞(指状元)的出现并非偶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第一名,是由于他的才华和努力。

然后,诗中出现了“劝酒自弹弦”,表达了诗人自娱自乐的心情,抚琴劝酒,享受生活的美好。

最后两句“更着班衣寿老仙,见说海坛沙张也,明年。此夜休嗔我近前。”表达了诗人对于长寿仙人的祝福和对于明年的期许,也向某人表达了自己的亲近之情。

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对于才华和智慧的赞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和长寿的向往,并展示了一种轻松自在、乐观向上的心态。整首诗词流畅、抒情,富有韵味,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豪情与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当年脱却戏衫回,又被官差唤出来。
疾恶念轻缘练历,好名心懒为摧。
莫愁白发家千里,且对黄花酒一杯。

()

美景忘游宴,珠灯多夜光。
春城绣户月,罗袜画桥霜。
鸣马客先发,谁家欢未央。

()

阀阅三朝旧,弓裘四世新。霜蹄金騕,天种石麒麟。

桂擢燕山夜,梅标碣石春。平康花似绮,结束待车轮。

()

珠幌春星和梦数。梦不分明,便上斑骓去。芳草何曾遮得住。

尊前便是天涯路。

()

千蚓号登夕,纷纷杂管弦。新雷犹未动,鸣蛰已相先。

呼吸长随月,行藏共戴天。世情浑莫测,何意受人怜。

()
野寺日欲落,晚林烟自生。
霞文明远水,鸦点背孤城。
酒尽无閒酌,茶粗得老烹。
归来喜不寐,濩落称余情。
()

春光淡沲山塘路,游丝晴絮娇芳树。路旁剥落三尺碑,云是前朝五人墓。

借问五人谁,中间突兀颜佩韦。东西四冢排累累,墓门昼锁松风回。

()

吕望甘罗道已彰,只凭时数为门张。世途必竟皆应定,

人事都来不在忙。要路强干情本薄,旧山归去意偏长。

()

望乡台上客,秋至望乡关。
中愿遮望眼,可奈燕支山?

()

阑干萧寺倩谁凭,喜见沧溟入眼澄。夏里开襟先傍水,竹间留客亦宜僧。

风侵梵磬成三奏,雨着新潮涨一层。为问群公行乐意,从来退食似还曾。

()
儿辈呼卢不计钱,地炉围坐笑声喧。
老夫自筭吟边事,栽竹移花近百篇。
()

倚汉如天亦太愚,长鲸卷海倩谁屠。侧身东望悲何极,残影西颓淡欲无。

钟虡销沉同一泪,楼台歌舞漫相娱。骊龙睡去伤心久,竟失千金颔下珠。

()

忘却儒官冷,谁为蜀道吟。一身犹长物,万事岂关心。

水鸟窥鱼立,山云带雨沉。人生聊适意,莫受旅愁侵。

()

村巷深深绿映人,粥饧槐火一时新。山河万里缠妖气,宫殿千门锁暗尘。

几点微酸梅着子,半篙清涨水生鳞。岩花涧草元无主,雨洗风吹又一春。

()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