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庐山归城赋四首。宋代。董嗣杲。重葺芒鞋约更坚,山家意味况相便。须先折简同游客,剥藓题名就石镌。
《白庐山归城赋四首》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重葺芒鞋约更坚,
山家意味况相便。
须先折简同游客,
剥藓题名就石镌。
诗意和赏析:
《白庐山归城赋四首》以描述归城之后的感受和情景为主题。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归城后日常生活的感叹和思考。
首句“重葺芒鞋约更坚”,意味着作者在归城后需要整修他的芒鞋,使其更加坚固耐用。这句话折射出归城后的平凡生活,作者通过这种平凡的行为来表达对平淡生活的珍惜和对自己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追求。
第二句“山家意味况相便”,表达了作者对山家生活的向往和思念。归城后,作者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繁忙和烦扰,而山家生活则被描绘为宁静、自在和舒适的象征。这句话传递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三句“须先折简同游客”,意味着作者要与游客一同折简(简牍,即用来写字的竹片)。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归城后与游客交流、互动的意愿,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于文化交流和知识分享的重视。
最后一句“剥藓题名就石镌”,描绘了作者在归城后剥去石头上的青苔,以便在上面题写自己的名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留下自己痕迹的欲望,也象征着作者希望在归城后能够有所建树,留下一些值得纪念的事物。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珍惜与热爱,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以及对文化交流和个人成就的追求。通过对归城后的日常生活的描绘,诗词传达了一种平和、自在和追求内心满足的心境,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望嵩山。清代。吕守曾。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
题竹杖化龙图。明代。邱云霄。昔日长房有仙骨,兴落壶公白云窟。别时相赠绿玉杖,骑度青山梦恍惚。归来投杖葛陂去,烟波浩渺灵光发。回惊天际翻玉涛,神龙隐隐云端没。吁嗟数尺青琅玕,根缠风雪生光寒。异物自有鬼神护,终当远去非人间。织梭入网无人识,雷雨晦暝起空壁。丰城宝剑出狱中,一跃延津云气黑。由来变化多如此,费公竹杖何须惜。君不见南阳有卧龙,草庐未顾居人群。又不见傅岩之版筑,起向商家作霖雨。信是人龙自有真,尘埃物色竟何人。达人隐头角,独抱阳之精。屈信顺化理,呼吸生风云。绘工未必能图画,直令千古照汗青。
闻禽阁绝句为顾学宪赋二首。明代。娄坚。鸟啼何处最关情,不是啼时分外清。酒醒阁中闻唤起,为惊残月半窗明。
春晴。宋代。史卫卿。平明晴可爱,眼界一湖春。不见水中鹭,惟多堤上人。梅花已白尽,柳色正青新。日暮无歌舞,清幽属野身。
自九度至衡岳呈同游潘文叔二首。宋代。赵蕃。衡岳文公寺,南昌梅福官。意驰虽若近,身到每疑难。社木怅鸣櫨,集贤欣解鞍。未须论契阔,聊复话围栾。
送僧上径山兼简妙喜老人 其一。宋代。释慧空。大士昨来闻出世,阿师今日又登途。杖头倘有闲田地,寄我山头一纸书。
西僧。明代。饶希燮。虬髯深目话波罗,问法徒惊竖指多。今日□台松柏映,岂看都应是天魔。
夏日陪史郎中宴杜郎中果园。唐代。钱起。何事重逢迎,春醪晚更清。林端花自老,池上月初明。路入仙郎次,乌连柱史名。竹阴疏柰院,山翠傍芜城。引满不辞醉,风来待曙更。
相和歌辞·苦寒行。唐代。刘驾。严寒动八荒,藾藾无休时。阳乌不自暖,雪压扶桑枝。岁暮寒益壮,青春安得归。朔雁到南海,越禽何处飞。谁言贫士叹,不为身无衣。
熏风二首。宋代。张耒。雨霁众山秀,孤云散奇姿。念知朱明始,爱此午景迟。居闲敢自逸,隐几玩文词。萧萧林风来,乱我书与诗。身僻幸无患,官闲讵辞卑。逍遥漉酒翁,千载与为期。
与诸同年话别于飞云洞二首有引 其二。明代。卢龙云。廿载通贤籍,难期聚会同。关山时去住,岐路复西东。已慕汉阴叟,还希塞上翁。浪游随所适,终自愧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