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山和丹岩晚春韵

霅山和丹岩晚春韵朗读

《霅山和丹岩晚春韵》是宋代诗人卫宗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叠叠青山叠叠林,
风松石涧自成琴。
个中迥与世尘隔,
试问入山深未深。

中文译文:
重重叠叠的青山和茂密的林木,
风吹松树,溪水流过石头,自然形成一曲琴音。
其中景色与世俗的喧嚣隔离,
试问进入山中的深处是否真正深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霅山和丹岩的春天景色,以及作者对山水之间的宁静和深远之感的体悟。

首先,诗中的“叠叠青山叠叠林”形容了山峦和树木的重重叠叠,给人以蔚然大观的感受。接着,风吹过松树,溪水流过石头,形成了一曲自然的琴音,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妙之处。这些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其次,诗中提到“个中迥与世尘隔”,意味着这些山水景色与尘世的喧嚣和纷扰相隔离。作者通过这句表达了对自然的追求和避世的情怀,山水成为了他远离尘嚣的避风港。

最后,诗末的两句“试问入山深未深”,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疑问与苦思。他在思考自己是否真正深入山中,是否能够领略到更深的意境和境界。这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己的修行与探索的反思,他在诗中试图找到自己与山水之间的真正契合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作者的情感,表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离尘之境的向往。它展现了宋代文人士人对自然的崇敬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心灵境界的探索与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卫宗武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卫宗武朗读
()

猜你喜欢

薄云晴日烂烘春,高柳清风便可人。一饱本无华屋念,百年今见老农身。

童童翠盖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便与溪塘作盟约,不应重遣濯缨尘。

()

淮南拔宅上青天,自昔经今有几年。群真复迎缑鹤下,百怪却避温犀然。

冰瓯红进嵰山雪,香炉紫腾沉水烟。蓬莱夜半见日出,榑桑只在东南边。

()

自笑天涯无定准,飘然到处迟留。兴阑却上五湖舟。鲈莼新有味,碧树已惊秋。
台上微凉初过雨,一尊聊记同游。寄声时为到沧洲。遥知欹枕处,万壑看交流。

()

南塘清谈亹亹,西山至言琅琅。
七略通群书博,一生短千载长。

()

是处有人家,停舟见落花。黄茅沽酒肆,红蓼钓鱼槎。

社古榕阴阔,山高石径斜。东南车马路,何地得如他。

()

记疏林霜堕蕲门秋,高谈四筵惊。击珊瑚欲碎,长歌裂石,分取狂名。

短梦依依同话,风雨客窗灯。一醉江湖老,人似春星。

()

江东多果实,橄榄称珍奇。
北人将就酒,食之先颦眉。
皮核苦且涩,历口复弃遗。

()

别岸连朝雨,登台夜半晴。
殷勤见天意,反复近人情。
碑倚双崖立,溪容一苇横。

()
蓂飞十荚,觉九分秋色,六分将极。
桂子风高时更好,天产英贤同日。
桥梓齐芳,一慈一孝,夺建真奇特。
称觞华旦,但将老少分别。
()

食必视本草,贵在精物理。蔡侯何卤莽,几为勤学死。

()
一丁不识望台官,獬豸如何可并冠。
不解触邪翻触正,凶顽合作虎狼看。
()
一片残阳景,朦胧淡月中。
兰芽纡嫩紫,梨颊抹生红。
琴阮资清格,冠簪养素风。
烟霄半知足,吏隐少相同。
()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
人生大患身为素,火宅啼号更累身。
闻道中郎唯有女,不妨半世作閒人。
()
谪宦那堪叹弊帷,承明寓直收年骑。
满阶红药曾嘶处,六田青山忽毙时。
骏骨欲埋金价直,的颅犹爱雪离披。
贰车谩道貂冠贵,从此徒行奉一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