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雨辞

山中雨辞朗读

《山中雨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高似孙。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桂树兮团栾,
篱菊兮可采。
石磊磊兮沿荔,
雁嗷嗷兮离叆。
人心悽兮易凉,
时令迁兮谁縡。
揽古昔兮自怅,
视彭殇兮何待。
吁嗟秋兮,
不以悲而能轻,
不以愁而为怠。
若得意兮骚者,
酒淋骚兮如海。

诗意:
《山中雨辞》描绘了一个秋日山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索。诗人通过描绘桂树、篱菊、石头和飞雁等景物,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事的离合。诗人感叹人心易凉,时令迁移,对过去的时光感到惋惜,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迷茫。然而,诗人并不以悲伤和愁苦为怠慢,而是期待着能够像那些自由自在的骚人一样,畅快地享受人生,像海水一样自由自在。

赏析:
《山中雨辞》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意象,如桂树、篱菊、石头、飞雁等,这些景物在诗中象征着自然界的变迁、人事的离合以及光阴的流逝。诗人以此来反映自己对时间和人生的感慨和思索。

诗中的“吁嗟秋兮”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叹息和感慨,然而诗人并不沉溺于悲伤和忧愁之中,而是强调了积极向上的态度。诗人期待自己能够像那些自由自在的骚人一样,畅游于人生之海,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词以其简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呈现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山中雨辞》展示了高似孙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的思考,使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深深的诗意和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高似孙

高似孙(1158—1231),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高似孙朗读
()

猜你喜欢

且住为佳耳。任相猜、驰笺紫阁,曳裾朱第。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

容易得、一人知己。惭愧王孙图报薄,只千金、当洒平生泪。

()

文格渐卑庸福近,不知庸福究何如。常州庄四能怜我,劝我狂删乙丙书。

()

薰风披拂画栏东,照眼榴花烂熳红。暑气不侵松阁内,清阴长在竹窗中。

由来丘壑情堪寄,即此蓬瀛路可通。次第药阶香晚露,纤纤新月上梧桐。

()

晨曦炯炯洁斋宫,一缕炉烟散绮栊。暖气潜回葭琯律,早梅先绽玉阶风。

中孚默契天人理,来复明彰造化功。漫道书云成故事,精禋惟藉寸心通。

()

虎步龙行奋战功,寄奴一世为谁雄?葛灯绳拂留阴室,贻笑孙谋田舍翁。

()

如此江山不易寻,归鞍暂得豁尘襟。一峰缺处一峰补,半壁晴时半壁阴。

路入云间盘缟带,泉从石底响瑶琴。书生未解谈形胜,搔首青天感已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