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宿硖石寺下

和宿硖石寺下朗读

《和宿硖石寺下》是宋代赵抃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淮岸浮屠半倚天,
山僧应已离尘缘。
松关暮锁无人迹,
惟放钟声入画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寺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者的羡慕和向往,以及对宁静、遥远之地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寺庙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遥远的景象。首两句写的是淮河岸边耸立的浮屠,它们似乎半倚天空,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接着,诗人写到山中的僧侣,暗示他们已经远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这里的山僧可以被理解为禅宗修行者,他们通过修行和禅定,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

下两句描述了松关,这是一道峻岭的峡谷,暮色中被关闭,没有人行迹。这里暗示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与人烟稠密的尘世相隔离。最后一句写到钟声,它被放置在画船中,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远离人世的山中,只有钟声回荡在寺庙之间。钟声作为一种声音符号,代表宁静与超脱,也是禅宗修行者修炼中的重要元素。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宁静之地的向往,以及对禅宗修行者的羡慕之情。诗中的山僧和钟声象征着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和追求。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和意象的对比,使整首诗词具有了一种遥远、超然的感觉,给人以清幽的意境和禅宗修行的思考。

总之,这首诗词展现了赵抃对禅宗修行者和远离尘世的向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超然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给人以清幽的感觉,引发人们对禅宗修行和内心宁静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赵抃朗读
()

猜你喜欢

水满陂塘草满川,望中茅屋起孤烟。
十年不踏安丰路,遂与清淮作次边。
()

吏散庭空绝往还,焚香默坐似居山。新诗改罢重搔首,自拾阶前笋箨斑。

()

石门寒色夜冥冥,远起渔歌越客听。短棹天涯自惆怅,乱鸦啼过女阳亭。

()

君才若巨贾,既富仍深藏。
遂兼碌碌贫,共处安可量。
滔滔大泽陂,渺漫入幽荒。

()
稽首能度诸世间,无量殊胜福德聚。
金轮统御四天下,普施群生安隐乐。
()
脍鲈珍味是吴乡,丞相曾过赋短章。
新作水斋堪寓目,旧停桂棹有余光。
满前野景烟波阔,自后秋风意气长。
莫待东曹归忆此,分悭居在碧州旁。
()

江郡东来此要津,万山如戟斗嶙峋。舟航阻绝经商路,车马踌躇问驿人。

风至烟尘常扑面,雨馀沾湿不容身。愁听门外桓伊笛,何用喧喧动四邻。

()

呼童且沽酒,沽酒休蹉跎。
人生有酒且相乐,昨日骇震今笑歌。
六鳌已断鲸星灊,波涛累日将如何。

()
露条烟叶。
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
爱细缕、先窣轻黄,渐拂水藏鸦,翠阴相接。
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初歇。
()

日日松间过□□,诗成忽在水云西。
何人夜榻愁听雨,无数春船倒上溪。
燕笋出时斑豹美,凤花开处杜鹃啼。

()

晴昼摇凉光,长空澹虚碧。燕鸿亦何为,老翅南又北。

衰柳堕残叶,庭户觉岑寂。幽人诵佛书,清香萦几席。

()

十日寒霜天冻倒,千山净扫水茕波。村畔古松晚云湿,呖耳孤鹤鸣高柯。

霰孤钻人过针利,封家姊妹流沙挪。邃阁重裀遮不住,况乃疏篱荚藁窝。

()
麻姑石坛起云雾,常意已极高峰颠。
岂知造化有神处,别耸翠岭参青天。
长松桀柏枝嵬砢,中画一道如流泉。
林风飕飕满丘壑,山鸟嘲哳凌飞烟。
()

异事相传竟莫徵,石鱼曾说见临平。大明一出群阴伏,此鼓从今不复鸣。

()

别馆临池锦绣开,荷衣多在此中裁。凭阑绝爱清难染,避暑何妨数举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