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七十行戍稿

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七十行戍稿朗读

《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七十行戍稿》)》是明代杨慎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七十余生已白头,
明明律例许归休。
归休已作巴江叟,
重到翻为滇海囚。
迁谪本非明主意,
网罗巧中细人谋。
故园先陇痴儿女,
泉下伤心也泪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杨慎对自己七十多年漫长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诗中描绘了作者的经历,他本该按照明朝的律例享受晚年的安宁,然而却被贬谪到巴江,后又重遭流放到滇海。这种迁谪并不是明君的本意,而是权谋之人的算计。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也在诗中表露无遗,即使在泉下,他的伤心之情也难以抑制。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杨慎揭示了明朝时期官场的残酷和政治斗争的无情。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将原本应该安享晚年的归休之地与贬谪之地进行对比,突显了作者命运的起伏和曲折。诗中的"巴江叟"和"滇海囚"象征着作者被迫离开故乡的痛苦和不幸。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园和家人的眷恋和思念之情,以及他为自己遭遇的不幸而感到悲伤的心情。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真实地揭示了作者的人生遭遇和内心感受,展现了明代官场的黑暗和无奈。它让读者对人生的变幻和命运的无常有所思考,同时也引发对社会和政治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慎朗读
()

猜你喜欢

满镜新霜奈老何!扁舟日日醉颜酡。
乐如逐兔牵黄犬,快似麾兵卷白波。
霜近菊花犹未见,雨余橙子已堪搓。
湖桑小市人无数,争看山翁击橶歌。
()

故里重开著作楼,布帆江上识归舟。汉唐两代丛书续,岭峤双旌宦迹留。

雅曲先为朋辈倡,遗珠广替故家收。一枝笔走三千里,忙煞陶庐冷应酬。

()

为郡三星无一事,龚黄意外扳乔松。日边扬历不争路,

云外苔藓须留踪。溪月未落漏滴滴,隼旟已入山重重。

()

鸿声不到夜郎天,故国音书又隔年。两地愁心何处梦,长安秋月不成眠。

()

凌空直上翠微颠,巾舄飘飘谢俗缘。想见灵台光一点,皎如明镜在中天。

()
秋风汉北雁飞天,单骑那堪绕贺兰。
碛暗更无岩树影,地平时有野烧瘢。
貂披寒色和衣冷,剑佩胡霜隔匣寒。
早晚横戈似飞尉,拥旄深入异田单。
()

夹色权分两耳房,粗陈经卷及藜床。近从坡老传悭法,偶向真人斗睡方。

病骨且便宽酒债,贫餐尚未缺禽粮。卑栖亦是安时分,莫把枋榆较短长。

()

偶随明月过君家,幽径无人自落花。
书帙乱抛青玉案,尚余萤火挂窗纱。

()

北风吹短日,孤棹倚松陵。
城郭留残雪,江流走白冰。
新诗歌自慰,好梦笑无凭。

()

闽越山川古,人材更可称。玄纁徵客去,雷雨看蛟腾。

国士词多雅,山林气稍矜。匿瑕收瑾璧,得味外淄渑。

()

无思无念是真空,妙德法身自见中。应机接物契真智,十方世界总流通。

通达无我无人法,人法不见有行踪。神识自然无挂碍,廓周沙界等虚空。

()

多置田园占好官,妻儿奴婢尽生欢。贫家有子才堪教,身后穷愁且放宽。

()

客且尽,手中觞,不须笑我头上霜。客尽觞,且停之,听我高歌霜发词。

君不见天上鸟,东跳西走不相待。又不见黄河水,万古滔滔向东海。

()

晓入江村觅钓翁,钓翁沈醉酒缸空。

夜来风起闲花落,狼藉柴门鸟径中。

()

上之回,于铄哉。旗行云,车行雷。克膺上帝,命辟蒿莱。

历酒泉,扬武威。归我燕支山,登我黄金台。左手乌,右手兔,玉帛车书一九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