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满江红朗读
且问黄花,陶令後、几番重九。
应解笑、秋崖人老,不堪诗酒。
宇宙一舟吾倦矣,山河两戒天知否。
倚西风、无奈剑花寒,虬龙吼。
江欲釂,谈天口。
秋何负,持螯手。
尽石鳞芜没,断烟衰柳。
故国山围青玉案,何人印佩黄金斗。
倘只消、江左管夷吾,终须有。

《满江红·且问黄花》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请问那黄花,陶令之后,经历了几番重阳。应该解读为笑,秋天的崖边人已老去,无法承受诗和酒的折磨。宇宙如同一艘船,我已经疲倦不堪,山河仍在,但天知道它们的未来如何。依靠西风,却无奈于剑花的寒冷和虬龙的咆哮。江水似乎想要倒流,谈论天命的口舌纷纷。秋天怎能辜负人们,手中握住的是螯钳。石头、鳞片和芜草一一消失,烟雨中的柳树也渐渐凋零。故国被群山环绕,青玉案上留下了谁的印痕,黄金斗里藏着谁的身份。如果江左有一个管夷吾,那终究会有希望。

诗意和赏析:
《满江红·且问黄花》以意境深远的描写和自由奔放的词句,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生活困境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以黄花、陶令、重九的形象开篇,寓意着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黄花是秋天的象征,陶令指的是唐代文人陶渊明,而重九则是重阳节。通过这些象征,作者引出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易改的感慨。

诗中还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疲倦和迷茫。他已经厌倦了人生的奔波和繁琐,感叹自己像乘坐在宇宙之舟上,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也不知道山河的未来如何。

诗中的西风、剑花和虬龙等形象,象征着世事的冷酷和残酷。西风寒冷无情,剑花寒冷刺骨,虬龙吼叫象征着世间的纷争和不安。

最后几句描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权力的渴望。故国被群山环绕,青玉案上留下了谁的印痕,黄金斗里藏着谁的身份,暗示着权力和地位的变迁。作者希望江左(指江南地区)能够出现一个类似管夷吾的人物,为社会带来秩序和希望。

《满江红·且问黄花》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抒发了作者对时代变迁、人生困境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歌也流露出一种坚持和希望,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方岳朗读
()

猜你喜欢

腐草为萤,爱几处辉辉,花底池畔。拍手儿童,争扑素罗纨扇。

偏又巧入疏帘,暗度过、镜奁书案。点画屏、高下飞遍。

()

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巳白头。

()

掌故吾能说,雍乾溯以还。禅心辟初地,小幸集汪班。

遂进群藩宴,兼怡圣母颜。升平六十载,乃大启三山。

()

手种江山千树花,今年负杀武陵霞。梦中自怯才情减,醒又缠绵感岁华。

()

老矣东阳沈。算平生、徵歌说剑,十分疏俊。太华秋高攀云上,百首淋浪诗兴。

有多少、唐愁汉恨。忽地须弥藏芥里,取一痕、瘦石摩挲认。

()

出邑瘠而僻,古不通舟车。我来当四月,斗米三百余。

中家力已殚,贫者将何如。有司急民隐,力请开仓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