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齐州后五首。宋代。曾巩。将家须向习池游,难放西湖十顷秋。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
《离齐州后五首》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将家须向习池游,
难放西湖十顷秋。
从此七桥风与月,
梦魂长到木兰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曾巩离开齐州后的心情和愿望。曾巩表示自己要离开家乡,前往习池游玩,暂时离开家园,去寻找新的体验和感受。他感叹西湖秋天美丽的景色,但却难以割舍家乡的情感。他希望能够将家乡的风景与习池的风景相融合,让自己的梦魂乘坐在木兰舟上,享受美好的风景和回忆。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家乡的眷恋。诗人离开齐州,前往习池游玩,表现了他对新事物和新环境的向往。然而,他对家乡的情感却难以割舍,特别是对西湖秋天的美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希望能够将家乡和习池的美景融合在一起,通过七桥的风和月亮,以及乘坐木兰舟的梦魂,将美好的回忆延续下去。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和心灵追求为主题,通过对家乡和外界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此外,诗词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巩。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思山居一十首 忆药苗。唐代。李德裕。溪上药苗齐,丰茸正堪掇。皆能扶我寿,岂止坚肌骨。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岂如甘谷士,只得香泉啜。
贺彭方伯升都宪。明代。祁顺。四灵克牣未为祥,共喜真才入庙堂。盛代明良忻有遇,全闽山水倍增光。云霓不负苍生望,汗简当流百世芳。正气微茫今复振,为公填就铁心肠。
章台夜思。唐代。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哭御史王公 其一。元代。黄溍。有人新自甬东来,别后音书第一回。欲问布帆无恙否,岂知尘世隔蓬莱。
刘漫塘寄谢宜兴三诗属宜兴索和 其三。宋代。释居简。泳飞楼上吟,记赏竹岩深。鹤已几番子,棠仍千树阴。名随北斗上,刻笑岘山沉。独欠岩翁些,交游尚挂心。
句。唐代。王昌龄。朝荐抱良策,独倚江城楼。(《述情》,《诗式》)昨从金陵邑,远谪沅溪滨。(《沅志》)娟魄已三孕。(以下《海录碎事》)。驾幸温泉日,严霜子月初。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以下《河岳英灵集》)苍荻寒沧江,石头岸边饮。天仗森森练雪凝,身骑铁骢自臂鹰。
黄山观。宋代。蒋时中。黄鹤山中黄鹤观,黄鹤仙人此修炼。功成羽化归丹丘,环佩珊珊度遥汉。昔闻有鸟名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仙人一去不复返,长松落雪秋霏霏。
闻冠退欲还柳州寄柳守常子正。宋代。曾几。旧隐龙城在,书传喜可知。还来避地客,已去弄兵儿。瘴色休看镜,行期不问龟。中秋一杯酒,定与故人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