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其二

饮酒 其二朗读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
世。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
(2)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
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指野菜)而
食,最后饿死。(见《史记?伯夷列传》)西山:即首阳山。
(3)苟:如果。何事:为什么。立言:树立格言。《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
(4)九十行带索:《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
安贫自乐。况:甚,更加。当年:指壮年。
(5)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据说积善有善报,
夷叔饿死在西山。
善恶如果不报应,
为何还要立空言?
荣公九十绳为带,
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靠固穷守高节,
声名百世怎流传?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朗读
()

猜你喜欢

十二雕栏倚碧城,好拈彩管理芳情。枇杷门巷银镫影,杨柳亭台玉笛声。

昨夜星辰何黯淡,当年云雨不分明。茂陵久抱相如渴,香茗盈瓯为解酲。

()

戎马奔未宁,何暇剪商祀。岂无传季心,早于无形视。

挈弟来勾吴,端委治周礼。宁不惜故国,社稷有人在。

()

天仙偶厌住琼楼。乞得人间一度游。被谁传下小银钩。

烟淡淡,月柔柔。伴我熏香伴我修。

()

轻容窄袖。试并刀齐捲,春痕先漏。斲粟似、月晕般圆,爱双约腕酥,叶绣花镂。

不是山凝,也不是、悬黎琢透。是苓根千载,秋葵颜色,蛮丝穿就。

()

馀寒禁柳,淡日烘花,护春不卷。半枕瞢腾,香魂只恋鸳被暖。

别路芳草萋萋,向个中寻惯。却恨金衣,一声声唤人转。

()

八月水平湖,映断峰、小岑黛绿新染。鬟雨更连宵,圆沙没、丝禽旧痕寻遍。

柳根凉浸,烟梢低蘸鱼床浅。夕阳乍放,穿树影晒翅,飞来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