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朗读
【原注】:

  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国语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坠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韦昭注:“贾侍中〔指后汉贾逵〕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
  《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当其(按指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毛按: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他死了没有?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确实是胜利了。

【注释】:
烂漫:色彩鲜丽。
霄汉:高空。
龙冈:地名,在江西永丰县。
千嶂:许多高山。
张辉瓒(zan4):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长,兼任江西剿匪总指挥,俘虏后被红军斩首,其头装在木笼内扔入赣江。
天半:半空。
不周山:传说中的山名。

毛的原注:这首词和另外五首一同发表于《人民文学》六二年五月号。这个原注是毛的秘书田家英查了有关共工的古典文献后,毛加上去的。

【题解】:

  一九三零年八月五日,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鄂湘赣三省剿匪总指挥”。何说,“各省从前剿匪,大都不免省界观念,能将匪共驱出省界即为了事。故匪等东击西串,不能根株尽绝,反而愈延愈广。国府因见及此,特命行营负此专职,统筹兼顾,谋根本解决,以矫正前此之流弊。”自此从以前的各省“会剿”改为中央领导下的“围剿”。
  一九三零年十月七日蒋介石占领郑州,胜利结束与冯玉祥、阎锡山的战争。十二月七日,蒋至南昌布署第一次大“围剿”,以十万兵力,进攻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十二月三十日,红军在龙冈伏击张辉瓒并全歼其十八师。第一次大“围剿”就此结束。
  一九三一年四月,何应钦调集二十万军队作第二次大“围剿”,这就是下阙的“二十万军重入赣”。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朗读
()

猜你喜欢

兖山当户翠亭亭,解印归来七十龄。愿子长为林壑主,一尊同阅卫生经。

()

放桃花画舫寻春。绿水回环,红雨缤纷。嫩柳丝垂,莺簧乍啭,陌头骤起香尘。

雷塘何处,小桥流水,弥弥濏濏粼粼。只莺花不改,无数箫声,占断芳晨。

()
故人不可见,书札报平安。
黄菊谁能折,青山独自看。
雨生南浦足,秋入五湖宽。
岁晚无多事,相看把钓竿。
()

天地清空一点尘,此身聚散梦难真。闭门咸谷花争发,策杖王官草自春。

荣辱尽抛身世了,行藏都入笑谈新。堂堂正道行将去,更莫回头别问津。

()

素性耽林丘,卜此栖杖屦。一啸洞中天,白云任来去。

()

鸣蛙属官私,庸儿固可笑。江山本谁争,但苦归不早。

物情閒始见,宛转为君好。区区乞鉴湖,多事怜贺老。

()
露粉烟香细孰何,荆扉竹径喜经过。
阳和若作留连计,谁遣飞红扫更多。
()

春水何消闸令为,柳边幸有酒家旗。呼童甫买他乡醉,又被东风当面吹。

()

姣服时妆色色新,东邻逐队过西邻。红蛮笺帖通名氏,刚进厅前就转身。

()
畴昔始龙馆,能声到海隅。
兆民方菜色,境政独蒲庐。
尚赖德弥郡,安知今也无。
犹闻江左郡,荒政徯来苏。
()

当初曾醉浣花春,席地棠梨当锦茵。今日酴醾飘似雪,閒忙不比旧时人。

()
道学元无伪,标名徒尔劳。
孤忠天不管,一死世尤高。
未洗边庭血,先焚董腹膏。
乱离元有自,附壁为三号。
()

会府经过地,诸贤楷范存。阁梅春早别,江月夜深论。

逝水谁能挽,西山竟不言。离人归艓在,无复假招魂。

()

云峰初敛,秋容如洗,庭院金风初扇。葱葱佳气霭侯门,信天上、麒麟乍见。
祝君此去,飞黄腾踏,日侍凝旒邃冕和羹调味早归来,坐看取、蓬莱清浅。

()
无奈乡愁只强忘,龙山唤起再思乡。
故乡依旧千山外,却被龙山断杀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