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四首。唐代。陈陶。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03-704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此处赏析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征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为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参考资料:
1、阎昭典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24-1125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陈陶。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登黄鹤楼。宋代。王偁。迢迢江上楼,飞构梯层穹。黄鹤何年来,结巢白云中。仙人整羽盖,一往无遗踪。瑶笙紫河车,潇洒余天风。至今启重关,呵守虎豹雄。雕檐敞白日,阑槛标晴虹。我因驻旄节,登攀兴何穷。神行万物表,目送双飞鸿。依依烟际帆,远落三湘东。霜清楚天碧,树尽荆门空。长辞愧祢生,高兴怀庾公。落日下楼去,烟水青濛濛。
送孔与之赴乐安尉二首 其一。清代。刘鹗。祖帐东门道,青山得意归。山城花泛泛,客路柳依依。地僻经过少,世平警逻稀。有诗频寄远,云忆别时飞。
三次韵答惠兰亭纸翠毫笔。宋代。方岳。半生书痴虫蠹木,不管瓶无旧储粟。青灯竹屋雪村寒,声鸣益悲梦难续。晚菘早韭有书味,诗腹冰清鄙梁肉。迩来毛颖会稽楮,乃欺余贫共羞缩。夜深磨墨诉石平,五色荣光随下烛。窗间错落惊暴富,每见儿曹辄相祝。奇笺勿污寒具油,玩弄其毋当肴蔌。觚棱古瓦亦欢喜,春浪生池含雪瀑。霜毫世辈何多耶,向者心期一夔足。吾生但识鼠须健,未省禽鱼堪汗牍。重绨十袭不敢吮,谁作猗那颂於穆。最怜长安骄騃儿,翠毫入手春山蹙。平时作叶供媚抚,拔羽诗书岂吾恧。何知梳洗晓鬟绿,解出文章排五鹿。策勋翰墨玉床籍,未羡香车驾金犊。如闻六宫今弋绨,钗梁不饰黄花菊。细钿高朵花为笔,创巧宁知谁缚束。吁嗟文采信为累,莫拯多生羽毛秃。
丙辰仲春升儿释褐寄题志喜。明代。李鹏翀。礼经传祖业,再试逐时髦。旅聚须安俗,身单自惜劳。朱衣天有定,宝鉴物无逃。安得科名永,孙枝似汝曹。
杂诗 其十。明代。朱纯。丽哉仙人居,郁郁青云端。霞宫抱桂馆,璀璨明瑶环。上有三秀草,复有翠琅玕。食之可长生,岂谓苏痌瘝。我嗤东方朔,缪厕仙籍间。既乏餐霞术,空怀窃桃奸。信知清都贵,凡浊未易干。何如处蓬室,耕凿心自安。所以柴桑人,盻柯足怡颜。
送潘雪帆祝发天寿山 其一。明代。田登。自悔披缁晚,低回别母难。独寻天寿路,莫上寝园看。禾黍春山遍,牛羊夕照宽。劫灰飞不到,只有化城安。
岁岁重阳,何曾是、两般时景。人自有、悲欢离合,晦明朝暝。日月湖边来往艇,楼台水底参差影。又何妨、时暂狎沧波,轻鸥并。
闲顿放,朱门静。新结里,朱帘整。尽百年人事,移场换境。欲插黄花身已老,强倾绿醑心先醒。羡游鱼、有钓不能收,钩空饼。
满江红(戊午九月七日,碧沚和制几韵)。宋代。吴潜。岁岁重阳,何曾是、两般时景。人自有、悲欢离合,晦明朝暝。日月湖边来往艇,楼台水底参差影。又何妨、时暂狎沧波,轻鸥并。闲顿放,朱门静。新结里,朱帘整。尽百年人事,移场换境。欲插黄花身已老,强倾绿醑心先醒。羡游鱼、有钓不能收,钩空饼。
送王贞。唐代。刘商。清阳玉润复多才,邂逅佳期过早梅。槿花亦可浮杯上,莫待东篱黄菊开。
甘州遍 其二。清代。毛奇龄。金槌去,长策枣红骝。五陵游。纯钩蒯绕,缦胡缨曲,冰梢猎猎似星流。兄执戟,弟长秋。射飞逐没尝见,便殿赐衣裘。年正少,花发醉娼楼。锦缠头。几行歌舞,一曲遍甘州。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二 皇夏。南北朝。庾信。旌回外壝,跸静郊门。千乘按辔,万骑云屯。藉茅无咎,扫地唯尊。揖让展礼,衡璜节步。星汉就列,风云相顾。取法于天,降其永祚。
新秋对月寄乐天。唐代。刘禹锡。月露发光彩,此时方见秋。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蛩响偏依井,萤飞直过楼。相知尽白首,清景复追游。
同游道场何山二首 其一 道场山。宋代。程俱。何年窣堵波,独立妙峰顶。憧憧五湖舟,黑月仰光影。千章列云构,灵液走甘冷。隆楼绝清空,横侧见峰岭。下窥三州聚,尘末集毫颍。振衣薄云汉,万劫弹指顷。辽辽天宇大,出没笑蛙井。堂中老比邱,奋迅颇精猛。拟分数椽地,饱饭卧清境。何必少陵翁,闻钟始深省。
鹧鸪天。宋代。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