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

秋夜曲朗读

译文


漏壶的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为何如此漫长?无边无际的薄云间漏下淡淡的月光。
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给出征在外的丈夫准备的寒衣还未寄出,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注释


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
何:何其,多么。
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
暗虫:暗处的秋虫。
通夕:整晚,通宵。
响:鸣叫。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寄:寄送,寄达。
莫飞霜:千万不要下霜。

参考资料:

1、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全唐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0-01 .

2、 董诰等 .《全唐文》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12-01 .

秋夜曲创作背景

  张仲素于公元798年(贞元十四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在军中亲眼目睹边关战士征夫离人彼此之间思念离别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一诗。   

参考资料:

1、董诰等 .《全唐文》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12-01 .

2、 (后晋)刘晌 .旧唐书 :中华书局 ,2012-01 .

赏析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作者)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参考资料:

1、李红. 唐代闺怨诗研究[D]. 暨南大学 2002

2、 张明非. 读唐代闺怨诗[J]. 古典文学知识. 1998(03)

赏析二

  这首诗写女子在月夜通宵听着滴水和虫鸣、看着天空中时时露出的月亮,因想到丈夫在外没有寒衣而求告上天不要降霜,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

  这首七绝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开头两句中,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表面上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随着月光的露出,诗人又把笔转到了对秋虫的描写。这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同时也为末句的“莫飞霜”作了铺垫。这里的“暗虫”虽然很难说是对戍夫的一种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号的声音,却的确使这位少妇感到天气凉了,联想到了远在边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还很单薄,该赶快寄衣服给他了。所以末句才发出了“征衣未寄莫飞霜”的乞求。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参考资料:

1、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全唐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0-01 .

2、 李红. 唐代闺怨诗研究[D]. 暨南大学 2002

3、 张明非. 读唐代闺怨诗[J]. 古典文学知识. 1998(03)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张仲素朗读
()

猜你喜欢

忆昔观灯夜,维舟天汉湾。

千官环凤辇,万炬转鳌山。

()
羁雁未成归,肠断宝筝零落。
那更冻醪无力,似故人情薄。
瘴云蛮雨暗孤城,身在楚山角。
烦问剑南消息,怕还成疏索。
()

伤春最是落花天,矧复星沈婺女躔。八百孤寒怀李尉,七千里宦返秦川。

不疑平狱资贤母,魏国长年等散仙。夺我神君胡太酷,民间郁抑几时宣。

()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

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

丫髻三叉似幼童,发根偏爱系红绒。出门又插文禽尾,陌上飘飖各斗风。

()
()

好山排闼送新晴,石径苔乾步屧轻。华屋日高飞乳燕,绿杨风软听流莺。

也知守拙真成拙,须信浮名未是名。一笑未堪尘鞅累,陶然醉咏乐升平。

()

曾携银管侍瑶除,懒向王门曳敝裾。遗恨先朝诸殿榜,如何不遣仲将书。

()
()

曲槛层檐与树宜,三年初见绿阴垂。声随白雨凉生疾,影夺朱炎暑到迟。

傍倚辘轳看汲井,下留閒客坐围棋。会须百尺参天直,白发空嗟拱把诗。

()

谏垣崇柏府,察院表松厅。执法昭乾象,郎官应列星。

九重资耳目,四海捷风霆。清浊由泾渭,聪明在视听。

()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
素香柔树。
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
()

前岭与后岭,势若排空来。谷深自成涧,石坼各为崖。

林腥虎气伏,雾暗猿声哀。登高收昔遁,探秘娱今怀。

()

箬笠端能直几钱,骑奴不拟雨连天。盖头旋折山葵叶,擘破青青伞半边。

()

旧隐匡庐一草堂,今闻携策谒吾皇。峡云难卷从龙势,

古剑终腾出土光。开翅定期归碧落,濯缨宁肯问沧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