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赠牵牛诗。南北朝。沈约。红妆与明镜。二物本相亲。用持施点画。不照离居人。往秋虽一照。一照复还尘。尘生不复拂。蓬首对河津。冬夜寒如此。宁遽道阳春。初商忽云至。暂得奉衣巾。施衿已成故。每聚忽如新。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台城路 题汉宫花。魏晋。高燮。故宫回首真凄绝,剩魄残魂何似。抚镜生怜,容姿憔悴,毕竟飘零谁使。不如归死。纵乐操南音,聊复尔尔。满眼神州,夕阳无限胡笳起。好梦心头关住,记天颜相对,熏风绕指。劫后青山,恨余红泪,一曲成声变徵。冠裳如此。问江水滔滔,怎能洗耻。俯仰沧桑,忍把瑶琴理。
登六合塔。清代。夏伊兰。群松势夭矫,张翼将天盖。一塔独昂然,翘首矗云外。我辈巾帼流,每苦囿尘壒。幸得礼浮图,佛天灵堪丐。螺旋径曲曲,偪仄毋乃太。初行颇暗黑,接引镫火赖。历尽七层巅,昭然豁昏昧。户牖妙嵌空,风来发虚籁。远山淡无边,濛濛杂苍霭。烟树认隔江,几丛隐蔚荟。乾坤千万里,咫尺罗襟带。才信神禹功,天地同其大。昔闻慈恩塔,杜句妙如绘。傥能恣登眺,兹塔等自郐。岂知造化巧,随意骋狡狯。名迹此亦奇,胜赏今为最。临危神自安,凭高心转泰。潮声晚来壮,奔腾激江濑。天风薄罗袂,忍寒殊无奈。倚柱立移时,夕阳下西㟋。何时挈伴登,重与续良会。
行路难七首 其四。元代。郭翼。秦女卷衣咸阳宫,兰烟桂霰茱萸芳。泥金烂烂辉五綵,新衣新赐苏合房。朝拥群仙行,羲和御车驾飞龙。暮从天女游,月中吹笙凤鸣空。君恩恐移今已衰,羞将泪滴红芙蓉。宁作蓬池并翼鸟,飞飞到死成匹双。
哭仰菶斋先生七首 其四。清代。陈式金。晚年结想事田园,傲骨嶙峋避世喧。花屿书床勤灌溉,绿阴掩映似深村。
水龙吟(代寿贾秋壑)。宋代。陈著。蓬莱风月神仙,却来平地为霖雨。乾坤清了,如今多是,退行一步。寸寸归心,轻轩娱侍,竹溪花圃。奈君王眷眷,苍生恋恋,那肯放、钱塘渡。天也知公此意,问升平、要抽身去。把些夏潦,和些秋哨,轻轻缀住。一转移来,元勋力量,他谁堪付。待汾阳、了却中书,别又商量出处。
山中舒怀寄上丁学士。唐代。刘得仁。五字投精鉴,惭非大雅词。本求闲赐览,岂料便蒙知。幽拙欣殊幸,提携更不疑。弱苗须雨长,懒翼在风吹。砺镞端杨叶,光门待桂枝。计闻尘里誉,因和禁中诗。
隐居杂兴 其七。明代。薛亹。脱却尘寰是与非,身閒幸喜际雍熙。漫誇骥足腾千里,且效鹪林借一枝。积雪烹茶因待客,敲冰研墨为题诗。年来与世浑无事,细把经书日课儿。
王元章墨梅。明代。张羽。王郎志奇貌亦奇,与世落落噤莫施。一朝骑牛入都市,关吏不识谁何之。归来老作会稽客,干戈欻起西南陲。青袍白马风尘里,越州城边战不已。雄襟自许鲁仲连,一箭无成身已死。世上空余写墨花,只将名姓花光比。於乎!人生有才不尽用,古来埋没皆如此。
酬觉如居士。宋代。释智愚。觉体如如不变时,能驱万象人毫釐。毗耶城里无人识,一默雷轰只自知。
夜宿龙门县。清代。严遂成。崎崎不知远,入夜林转深。月黑虎斯怒,泉枯龙不吟。饥民瘦如鬼,长吏清有琴。满屋朔风大,集枝翻冻禽。
梅花落。南北朝。鲍照。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寒风 一作:风飚)
梦臣再以墨来。南北朝。邹浩。孙郎文史外,所好墨而已。龟玉藏椟中,涓辰乃开视。未尝轻示人,每戒卞和耻。谓予心事同,分惠真可喜。磨去五之一,馀者恰盈咫。印弄棱角刓,前言戏之耳。苍头忽踵门,喘汗殊不止。恍疑皂囊药,无因至于此。亟取启缄封,入眼胜双鲤。其长应天数,其光动晴晷。当暑尚挟纩,岂但什袭比。且云此不刓,品色尤更美。始知雅意来,要以补前毁。想初闻语时,废书频拊髀。兵法善致人,所致必如指。一朝下两城,曾不费一矢。坐令鼎足心,成辙乱旗靡。堂堂莫我过,势若建瓴水。墨果多乎哉,一一是孤垒。齐城七十二,受降从此始。
远游曲十首赠郑继之 其四。明代。薛蕙。赤城宛转石为梁,云里振衣千仞冈。闻道台州老太守,为君先已筑丹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