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莺鉴赏

原文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赏析

诗词:《秋莺》
作者:李煜(唐代)

残莺何事不知秋,
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
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
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
露华凄冷蓼花愁。

中文译文:
残莺不明白秋天为什么,
横穿过幽深的林木仍独自游荡。
老舌把一切倾听耳旁,
浅黄色的身影融入烟云中。

栖身于此,和世界背负着同样的悲伤,
如同笙箫美妙的声音被敲碎在鼓中。
不要再停留了,你应当回去了,
露水晶莹,寒凉的芦苇花也感到忧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秋莺》描绘了一种孤独而哀怨的景观,通过莺的形象来表达人们的离散和不安。诗的第一句“残莺何事不知秋”,表明了莺不明白秋天为什么会带来离别的季节,也暗示了莺对分别的不舍和不解。诗中的“横过幽林尚独游”表达了莺独自徘徊于幽林之间,象征着诗人李煜的孤寂和无奈。

第二联的“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描绘了莺用尽全力倾听,深黄色的身影融入烟雾之中。这句中的“老舌”形容莺尽可能地用尽全力去听,显示出莺的执着和热情。莺的身影融入烟流,暗示着莺的存在如同烟雾般飘渺,乍现又忽隐,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孤寂和哀伤。

倒数第二联的“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通过芦苇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莺离去的心情。芦苇花在露水的映照下变得寒冷而凄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秋莺》以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离散。通过描绘莺孤独徘徊、执着倾听以及最终的离去,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并唤起了读者对逝去时光和已散离的思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