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莺

秋莺朗读

诗词:《秋莺》
作者:李煜(唐代)

残莺何事不知秋,
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
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
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
露华凄冷蓼花愁。

中文译文:
残莺不明白秋天为什么,
横穿过幽深的林木仍独自游荡。
老舌把一切倾听耳旁,
浅黄色的身影融入烟云中。

栖身于此,和世界背负着同样的悲伤,
如同笙箫美妙的声音被敲碎在鼓中。
不要再停留了,你应当回去了,
露水晶莹,寒凉的芦苇花也感到忧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秋莺》描绘了一种孤独而哀怨的景观,通过莺的形象来表达人们的离散和不安。诗的第一句“残莺何事不知秋”,表明了莺不明白秋天为什么会带来离别的季节,也暗示了莺对分别的不舍和不解。诗中的“横过幽林尚独游”表达了莺独自徘徊于幽林之间,象征着诗人李煜的孤寂和无奈。

第二联的“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描绘了莺用尽全力倾听,深黄色的身影融入烟雾之中。这句中的“老舌”形容莺尽可能地用尽全力去听,显示出莺的执着和热情。莺的身影融入烟流,暗示着莺的存在如同烟雾般飘渺,乍现又忽隐,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孤寂和哀伤。

倒数第二联的“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通过芦苇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莺离去的心情。芦苇花在露水的映照下变得寒冷而凄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秋莺》以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离散。通过描绘莺孤独徘徊、执着倾听以及最终的离去,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并唤起了读者对逝去时光和已散离的思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朗读
()

猜你喜欢

阳羡溪山淑气钟,何年产此双乔松。百里深根蟠厚地,千寻黛色拂高穹。

星斗流光点上下,羲娥倒影述西东。般倕投斧不敢聣,万牛之力将何庸。

()

皎皎入闱月,嗈嗈度云雁。感物念同旅,凄矣起长叹。

图史在东序,朋宴喧华堂。三星如连珠,调琴夜未央。

()
虫有捣米叔,善跳如舂谷。
偶与屋上尘。
堕地岂好触。
儿童仰置之,反弓奋腰腹。
()

沧江石出烟水清,林麓雨过溪山明。罛船老叟快呼侣,隔浦轻篙鱼不惊。

儿童轧轧能荡桨,鼓柁扬舲催下网。力柔沙软探网迟,叫嚣已作鲂鰅想。

()

岐路霜枫照面红,君归浙右我江东。青山今夜看明月,两地相思听断鸿。

()

浮客倦长道,秋深夜如年。久行惜日月,常起鸡鸣前。

夕计今日程,息车在苕川。霜中水南寺,金磬泠泠然。

()

宣平坊里榆林巷,便是临淄公子家。寂莫画堂豪贵少,时容词客醉琵琶。

()

素王六经外,《论语》其总龟。纪者六十四,义取《春秋》辞。

同门有不善,一一具书之。由求予亢寮,言失不可追。

()

张公角立孰敢先,亢宗自许英妙年。

捕逐氐羌先著鞭,文房馀思如涌泉。题诗写心蟠远烟,黑蛟矫尾明秋渊。

()

海郭西风野色昏,飘飘鸣雁欲辞群。满林都是秋来树,留得春松折赠君。

()

水华究灵奥。
阳精测神秘。
具闻上仙诀。

()

人云风波恶,风波信自恶。
生长在家乡,那得容华落。

()

久向空门隐,交亲亦不知。文高轻古意,官冷似前资。

老觉僧斋健,贫还酒债迟。仙方小字写,行坐把相随。

()

吴下张翰岂恋鱼,江东沈约尚閒居。祥麟瑞凤非凡物,会见来仪自玉除。

()

衡宇侵云白,乔林蔽野青。真堪泽豹变,不碍学鸿冥。

一壑予将老,三闾尔独醒。行藏漫回首,天地总浮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