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苔藓的坚韧和深居简出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苔藓象征着宁静、坚韧和自持,与世无争。诗人用“与僻偏饶分,苍苍称静吟”来形容苔藓的特点。它们生长在偏僻的地方,沉静而默默地吟唱着自己的存在。
诗中描绘了苔藓的生存环境。诗人写道:“闲阶经雨遍,峭壁度秋深。”苔藓长满了空闲的阶梯,并在峭壁上生长,经历了雨水的滋润,度过了深秋的寒冷。这种环境的描绘增强了苔藓的坚韧和适应能力。
诗中还描绘了苔藓的颜色和形态。诗人写道:“色冷分禽迹,痕幽入树阴。”苔藓的颜色冷淡,与鸟禽留下的痕迹相分离,而它的痕迹却深入树荫之中。这种描写表达了苔藓生命力的顽强和与众不同的特质。
最后两句“衡门终岁在,车马绝相侵”表达了苔藓的长久存在和独立自主的生存状态。它们生长在衡门之下,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它们都保持不变。车马的喧嚣不会侵扰到苔藓的宁静。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苔藓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宁静而坚韧的生活态度。苔藓坚持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不被外界的喧嚣和干扰所动摇。它们在偏僻的环境中,默默地生长和存在,展示了一种深居简出的生活哲学。
这首诗词用简练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内涵。通过苔藓的形象,诗人抒发了对自然界中坚韧不拔、安静从容的生命力的赞美。读者在品味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宁静与自我坚持的哲理,以及对自然界中微小而坚韧存在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