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源

汪春源(1869—1923),字杏泉,又字少羲。晚年自署柳塘,祖籍厦门,台南安平人。父亲汪翁牛,母亲吴氏凤。1895年,甲午战败之后,清廷《马关条约》割台议和,汪春源作为台湾举人,正在京城准备考进士,他是最早参与上书反对的,《台湾风云》作者阎延文博士称之为“公车上书第一人”;另外,汪春源又恰是台湾历史上的最后一名进士。辛亥革命后,定居鼓浪屿。著有《柳塘诗文集》。 汪春源的诗文(7篇)

()

人物生平

  1895年,甲午战败之后,清廷《马关条约》割台议和,汪春源作为台湾举人,正在京城准备考进士,他是最早参与上书反对的,《台湾风云》作者阎延文博士称之为“公车上书第一人”;另外,汪春源又恰是台湾历史上的最后一名进士。

  1886年由曾任台湾巡抚的唐景崧选入海东书院,和诗人丘逢甲、许南英(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之父)等人同窗攻读,一同加入海东吟社把酒赋诗,这一年他才16岁。1888年,他和爱国诗人丘逢甲到福州赶举,同榜高中。

  1895年春,25岁的汪春源赴京赶考。风华正茂、踔厉风发的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士之位是唾手可得的。然而,4月17日,清朝特命全权代表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乙未割台,举国震惊,在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

  4月28日,汪春源、罗秀蕙、黄宗鼎联合任户部主事的台湾进士叶题雁、翰林院庶吉士李清琦等,联名向都察院上书,强调台湾为东南门户,“无台地则不特沿海七省岌岌可危,即京畿亦不能高枕。”割让宝岛,台民“如赤子之失慈母,悲惨曷及”;“台民终不免一死,然死有隐痛”。他们发出400万台湾百姓誓死抗日、保家卫国的心声:“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这份奏书震动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他在《康南海先生自编年谱》中写道,台湾举子垂涕而请命”的义举使他看到“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竹庵会议,以一昼二夜草为万言书,请拒和、变法、迁都三者。”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

  因为汪春源在历史关头的特殊作用,《台湾三部曲》作者阎延文博士称其为“公车上书”第一人。

  汪春源1898年中进士。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弃家内渡。历任宜春、大庾、安仁、安义等县主持。辛亥革命后,定居鼓浪屿。著有《柳塘诗文集》。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劳生何以慰酸哀,酒盏相逢笑口开。祇愧江郎才已尽,今朝枉自上吟台。

()

五月重逢介玉觞,万年茀禄咏鸳鸯。平生爱客同严武,佳日吟诗拓菽庄。

益荚阶蓂真瑞事,斟蒲樽酒正浓香。双星耿耿中天耀,觅句登堂颂寿康。

()

忆昔甲寅逢闰夏,于今八载又张筵。画眉京兆闺房韵,点颔汾阳福寿全。

诗笔风流主坛坫,梅花眷属总神仙。园亭真率罗耆旧,洛社温公最少年。

()

在山泉水清如许,横海风涛幻亦奇。入社名流皆北面,传觞盛会又南皮。

弄孙喜点汾阳颔,偕老欣齐德曜眉。愧我却超刚入幕,效颦聊晋祝延诗。

()

不字香闺廿六年,皎然贞孝达于天。慈航有路同成佛,素璧无瑕合證禅。

桑梓祇应传故迹,蓼莪未忍读终篇。红楼勘破繁华梦,百级浮图火底莲。

()

芗江刻烛夜阄诗,展诵吟笺月影移。万里关山劳问讯,一灯风雨入书帷。

宦情似水栖身隐,世事如棋冷眼窥。廿载浮家萍泛感,愧无刘尹买山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