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致斛六千。唐代。杜甫。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汲井岁榾榾,出车日连连。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阗。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
《盐井(盐井在成州长道县,有盐官故城)》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意描绘了盐井中的景象和盐的生产过程,并让人思考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和命运。
诗中描述了盐井中的景象,卤中的草木都变白了,而年轻的官盐之色却变得更加青翠。官盐的生产过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盐被煮制的烟雾弥漫在川地上。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盐井的生产过程:每年汲井的次数很多,出车的频率也很高。每次从盐场出来,车上都装满了盐。以公斗为单位,每次有三百斗,从而升级到六千斛。
接着,杜甫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君子应该慎重行动,而小人却喧嚣不止。他为自然法则而叹息,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自己的规律。
整首诗通过对盐井景象和盐的生产过程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运作方式和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态度。同时,诗中回归自然,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思考。
中文译文:
卤汤中的草木都变白了,
但年轻的官盐却更青翠。
官方的盐已经有了一定的程序,
煮盐的烟雾弥漫在川地上。
每年汲井的次数很多,
出车的频率也很高。
每次从盐场出来,
车上都装满了盐。
每次三百斗盐,
升级到六千斛。
君子应该慎重行动,
而小人却喧嚣不止。
我为自然法则而感叹,
物理规律始终存在。
这首诗通过描绘盐井中的景象和盐的生产过程,以及杜甫的感慨,深思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和自然法则。同时,诗中透露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思考。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