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后夜钟。唐代。包佶。遥礼前朝塔,微闻后夜钟。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
双山过信公所居,朝代:唐代,作者:包佶
遥礼前朝塔,微闻后夜钟。
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
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
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
中文译文:
远远地向前朝的塔礼拜,微微听到深夜的钟声。
人间的第四祖,藏在云中的一座双峰。
雨水积起封住了苔藓覆盖的小径,多年来与石头和松树相互依存。
传递心灵的教义而非宗法,有谁能够继承高远的精神风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信公所居的景色和思考,表达了对精神传承和高远境界的思索。
诗中的“遥礼前朝塔”,表达了诗人虔诚的心态,向前朝的塔礼拜,表示对宗教和信仰的尊重和崇拜。而“微闻后夜钟”,则描绘了深夜中传来的钟声,在寂静中引人思考,使人沉迷于宗教和境界的思绪。
“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通过使用诗情画意的手法,诗人将信公所居比喻为人间的第四祖,也即佛门的宗师之一。云里一对峰峦的描绘,则是在表达信仰的高远和神秘,也暗示了诗人追求心灵境界的向往。
“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以雨水封住苔藓覆盖的小径,多年来与石头和松树相互依存来表达宗教道路的艰辛和坚持。这也可以理解为修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需要坚持和执着。
最后两句“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则是强调传承精神、心灵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宗教的教法。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告诉读者需要继承高远的精神风范,并以此为信仰追求,才能有所成长和超越。
总之,这首诗以咏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信公所居的景色的描绘和对精神风范的思考,流露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类信仰与精神传承的思索。
包佶,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幼正、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音卓,指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
包佶。包佶,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幼正、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音卓,指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