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观百僚朝会

元日观百僚朝会朗读

《元日观百僚朝会》是唐代包佶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描绘了元旦清晨,万国使者前来贺唐尧,在宫廷中举行的盛大朝会的场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如下:
万国贺唐尧,
清晨会百僚。
花冠萧相府,
绣服霍嫖姚。
寿色凝丹槛,
欢声彻九霄。
御炉分兽炭,
仙管弄云韶。
日照金觞动,
风吹玉佩摇。
都城献赋者,
不得共趋朝。

这首诗表达了元旦朝会的盛况,彰显了唐朝的繁荣和团结。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诗意和赏析:

诗人开篇描述了万国使者前来贺贺唐尧,为新年致以祝福。朝会在清晨举行,百官齐聚,乐声洋溢。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宫廷中的盛况。高官们头戴花冠,显得庄重典雅。他们穿着绚丽的衣服,展示出自己的富贵地位。诗中提到了"萧相府"、"霍嫖姚",指的是两位重要的朝廷官员。

诗人接着描绘了朝会上的场景。宫殿内熏香气息浓郁,显得典雅华贵。欢乐的笑声和欢呼声传遍九霄云霄。

御炉内的兽炭被点燃,它们散发出阵阵香气。仙乐奏响,美妙的音乐轻盈而悠扬。太阳照耀下,金觞中的酒水闪烁着光芒。微风吹过,佩玉发出清脆的声音。

然而,符合献赋的文人们却不能随众贵臣一同赶赴朝会。这表明了唐朝社会结构的不平等现象,官员和文人的地位和待遇不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元旦朝会的场景,展示了唐朝的繁荣和欢乐。宫廷的华丽和盛大,代表了朝廷的兴盛和统治权的稳固。诗中也透露出唐朝社会结构的不平等,使读者对唐代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包佶

包佶,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幼正、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音卓,指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

包佶朗读
()

猜你喜欢

江树昏黄江月白。无限凄凉色。千重有恨,千声哀怨,搅乱远游客。

身上征衣宽共窄。费尽闺中力。溪上青砧,山头别路,都化望夫石。

()

香笺晚垒,翠黛朝弯。燕霜那忽点云鬟。伯劳飞燕,禁骨肉,恁摧残。

盼九天、为妾赐环。

()

凤纸中宵,亲捧出,九天珠玉。只少个,添香侍史,对燃官烛。

绛节高随银汉转,红檐不定金波浴。乍因风,吹得到人间,霓裳曲。

()

踯躅荒郊酹一樽,白杨青火近黄昏。终天不返收崤骨,异代仍招复楚魂。

湛阪愁云随独雁,颍桥哀水助啼猿。五千国士皆忠鬼,孰似南山孝子门。

()

末俗无恒心,疾贫而好勇。不能事田园,何况谈周孔。

出门持尺刀,铸钱兼掘冢。矧此大东谣,齐民半流冗。

()

南望江云暮,名泉何处流。吴城泰伯树,楚雨晋陵秋。

老去留沧海,归来逐白鸥。太湖如可泛,谁共木兰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