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岫拟耆闍。唐代。宋之问。高岫拟耆闍,真乘引妙车。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后果缠三足,前因感六牙。宴林薰宝树,水溜滴金沙。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台香红药乱,塔影绿篁遮。果渐轮王族,缘超梵帝家。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江郡将何匹,天都亦未加。朝来沿泛所,应是逐仙槎。
诗词:《游法华寺》
唐宋之问
高岫拟耆闍,真乘引妙车。
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后果缠三足,前因感六牙。
宴林薰宝树,水溜滴金沙。
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
台香红药乱,塔影绿篁遮。
果渐轮王族,缘超梵帝家。
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江郡将何匹,天都亦未加。
朝来沿泛所,应是逐仙槎。
中文译文:
登高山上,仿佛是僧人的静修场。
真诚的心引动着飞舞的仙车。
楼殿若隐若现,仿佛云霞的意境在其中。
前世的因果牵引着三足之行,六牙之感。
宴会上散发着宝树的香气,水滴沙子闪耀金光。
寒谷里梅花依然浅,温庭橘花尚未盛开。
台阶上香气四溢,红色的药材混乱堆放,塔影下绿竹篱笆掩映。
果实逐渐圆满,王族超越梵帝家。
清晨行走踩住草丛,夜晚诵读得到灵花的赏赐。
江边郡城将有何人,天上城市也未能加入。
朝阳升起,沿着泛舟的轨迹,应该是在追寻仙船。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游玩法华寺时的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诗中运用了瑰丽的景物描写,配以隐晦而深远的意象,抒发了对修行者、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崇敬之情,表达了对于超越尘世、追寻仙境的向往。
赏析:
《游法华寺》以其华丽的词藻和意境丰富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在法华寺游玩过程中的心境与情感。通过对景物、感知、情感的描写,诗中潜含着对人生意义和超越尘世境界的探索。整首诗运用了大量意象和隐喻,名词和动词的选择极具表现力,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同时,通过诗中的隐晦意象,让读者有一种自由联想的空间,进而引发出对于人生意义和超越境界的深思。
该诗以其凝练而华丽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功地描绘出了法华寺的神秘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修行、超越凡俗的向往之情,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宋之问。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