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儒多讲论

出自宋代徐钧的《明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 xué shī rú duō jiǎng lù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大学师儒多讲论,东平礼乐正修明。
不知佛法缘何入,却向斯时教大行。
()
大学:1.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分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2.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参见〔四书集注〕
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更引申为一个国家一段时间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与国民精神。
修明:修明xiūmíng[governmentishonestandenlightened]昌明;阐明礼义修明。——《韩诗外传》学业修明。——《三国志·高堂隆传》玩习古文,修明经典。——《三国志·高贵乡公髦传》
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佛法:佛法fófǎ∶佛教的教义∶佛所具有的法力。
大行:1.行大事。2.远行。3.广为推行;普遍流行。

《明帝》是宋代文人徐钧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充满讨论和争论的时代,以及在这个时代,佛法默默传入人们心中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大学师儒多讲论,
东平礼乐正修明。
不知佛法缘何入,
却向斯时教大行。

诗意和赏析:
《明帝》这首诗词借古喻今,以当时的社会状况表达了徐钧对于官方儒学和佛教传入社会的思考。

首句“大学师儒多讲论”,描述了当时社会上儒学师傅们纷纷议论学问、辩论学术的繁忙场景。儒学在宋代是主流思想,被广泛传授和讨论,大学师儒指的是儒学的教授者。

接下来的一句“东平礼乐正修明”是对东平府(今山东省平度市)的官方礼乐教育的称赞。东平府是宋代礼乐的重要中心,礼乐文化在这里得到了精心的修养和传承,被当作是维护社会秩序、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下两句“不知佛法缘何入,却向斯时教大行”则显露出作者对于佛法默默传入的困惑与思考。佛法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不知何时深入人心,但在这个时代,它在默默地教导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儒学和佛教的传播方式,折射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关注与思考。尽管儒学作为官方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但佛法在这个时代也开始在人们心中发扬光大。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作者对于教育和文化的重视,又在间接地探讨了宗教信仰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

总体而言,《明帝》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宋代社会的一隅,通过对儒学和佛教的对比,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的思考与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