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犹见古人

出自宋代孙应时的《挽曾原伯大卿》,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n yóu jiàn gǔ ré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世岂无全德,今犹见古人
大圭非刻画,天醴自清醇。
未说功名地,犹令宇宙春。
苍茫何处觅,丹素岂精神。
()
古人,刻画,清醇,功名,宇宙,苍茫,精神

《挽曾原伯大卿》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岂无全德,今犹见古人。
大圭非刻画,天醴自清醇。
未说功名地,犹令宇宙春。
苍茫何处觅,丹素岂精神。

诗意:
这个世界上岂能没有全然美德之人,今天仍可见到古人的风采。
大圭(古代的玉器)并非是人为雕琢的,它的纯洁来自内在。
虽未说及功名的地位,却能使整个宇宙充满生机。
苍茫的天地间何处寻找,红色的美玉又如何表达精神的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以挽歌的形式表达了孙应时对已故的曾原伯大卿的追思之情。诗中通过对世间美德和古人风采的讨论,突出了曾原伯大卿在当时社会中的卓越品质和道德操守。"世岂无全德"表达了对世间美德的肯定,强调了人们应当追求高尚品德。"大圭非刻画,天醴自清醇"运用大圭作为比喻,表达了曾原伯大卿内在的纯洁和高尚。"未说功名地,犹令宇宙春"则提出了曾原伯大卿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功名地位,而是能够为整个宇宙带来春天般的生机和活力。最后两句"苍茫何处觅,丹素岂精神"充满了意境,表达了对曾原伯大卿永远无法被替代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精神价值的敬仰。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以及对美德和品德追求的思考,展现了孙应时对曾原伯大卿的深深怀念和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道德伦理价值的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