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傥遇圣人徒

出自宋代苏籀的《校雠古史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ī yīn tǎng yù shèng rén tú,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貌从周孔讥诬伪,臆断诗书悉抵梧。
悟鉴精明原本末,讨穷商略较锱铢。
所存偶免随秦火,不喻遗忘笑汉儒。
理胜凛然词旨达,知音傥遇圣人徒
()
臆断:1.凭臆测而下的决断。
诗书:诗书shī-shū∶指《诗经》和《尚书》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泛指一般书籍、诗文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精明:1.精细明察;机警聪明:~强干。~的小伙子。2.精诚;真诚。3.晴明;光明,纯洁光亮。《淮南子.览冥》:「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4.谓眼睛明亮。《北史·儒林传下·刘炫》:“炫眸子精明,视日不眩,强记默识,莫与为儔。”宋欧阳修《乞外任第一表》:“惟两目之旧昏,自去秋而渐剧,精明晻蔼,瞻视茫洋。”欧阳山《高干大》第一章:“两眼精明通透,像两颗黑宝石一样。”
原本末商略锱铢: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秦火不喻遗忘:(动)忘记。[反]惦念|牢记。
凛然:(形)严肃,严厉,可敬畏的样子:大义~|英姿~。[近]威严。
词旨

《校雠古史二首》是苏籀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校雠古史二首

貌从周孔讥诬伪,
臆断诗书悉抵梧。
悟鉴精明原本末,
讨穷商略较锱铢。

所存偶免随秦火,
不喻遗忘笑汉儒。
理胜凛然词旨达,
知音傥遇圣人徒。

中文译文:

校雠古史两首

外表仿效周孔讥笑虚伪,
臆断诗书都与梧桐树抵触。
觉醒明智辨别历史的原委,
探究细致比较琐碎的商略。

所珍藏的偶然幸免于秦朝之火,
不明白遗忘,嘲笑汉代的儒家。
理论胜过凛然,词句的意义传达明白,
只有遇到圣人的知音才能真正领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探讨了古代历史的真实性与价值。诗人苏籀对于传统历史观的质疑和审视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指责历史书籍中的伪装和虚假,声称要从历史的细枝末节中寻找真相。苏籀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的觉醒和明智的思考,才能洞察历史的本质。他批评那些浅尝辄止、只看表面的人,认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是肤浅的。

苏籀还强调了词句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精妙的辞章和深邃的思想,可以传达出理论的胜利和意义的明确。然而,他也暗示只有遇到真正的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理解他的诗词,领悟其中的深意。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籀对历史、知识和文化的关注与思考。他对历史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呼吁人们深入思考和推敲。这首诗词也对知识的传承、理论的重要性以及知音的珍贵进行了探讨。通过诗人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他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于传统观念的反思和颠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