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然无些子事。宋代。释祖钦。昏沉散乱,莫非本地风光。绝点纯清,正是真常流注。非不非,不是不。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幸然无些子事,何须强说道理。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是宋代释祖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探讨了人生和世界的本质。
诗词的中文译文:
昏沉散乱,莫非本地风光。
绝点纯清,正是真常流注。
非不非,不是不。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幸然无些子事,何须强说道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词句揭示了人们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认知和理解。诗词的第一句“昏沉散乱,莫非本地风光”,表达了人们常常被表象所迷惑,无法真正领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美。作者用“昏沉散乱”形容人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暗示着人们在日常琐事中迷失了对真相的洞察力。而“本地风光”则象征着真实的本质和美好,它隐藏在昏暗混乱的表象之下,需要我们通过深入思考和觉察才能发现。
第二句“绝点纯清,正是真常流注”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真实和纯粹的追求。作者运用“绝点”和“纯清”来形容真常,强调了其纯粹和清澈的性质。真常是指存在于世界之中、超越变化的永恒真理,而“流注”则意味着真常在世界中不断流动和显现。通过这样的描绘,作者呼唤人们去追求真常的流注,寻找真实和纯粹的存在。
接下来的一句“非不非,不是不”表达了对于真实性质的思考和探索。这句话的意思是,真相既不是不存在的,也不是完全不存在的,它存在于世界之中,但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和觉察来发现。诗词中的反复和对称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强调了探索真相的复杂性。
诗词的最后两句“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幸然无些子事,何须强说道理。”则表达了对于微小差距的重视和对于琐碎事物的忽略。作者通过“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来告诫人们,微小的差别可能导致巨大的后果,需要我们保持警觉和敏感。而“幸然无些子事,何须强说道理”则表达了对于琐碎事物的不屑一顾,强调了对于真常和本质的追求才是最重要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探讨了人生和世界的本质。它呼唤人们超越表象和琐碎,通过深入思考和觉察,去追求真实、纯粹和永恒的存在。它提醒我们微小的差异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敦促我们摒弃琐碎的事务,专注于真理和本质的追求。
释祖钦(一二一六~一二八七),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袁州仰山禅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灯存稿》卷四有传。...
释祖钦。释祖钦(一二一六~一二八七),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袁州仰山禅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灯存稿》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