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唐言

出自宋代释宗杲的《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fàn yǔ táng y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梵语唐言,打成一块。
咄哉俗人,得此三昧。
()
咄哉俗人:1.佛教指没有出家的世俗之人2.平庸的人;庸俗的人
三昧: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借指事物的诀要:深得其中~。[梵samādhi]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
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
梵语唐言,打成一块。
咄哉俗人,得此三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佛教僧人冯楫居士在药山会见一块石头,从中领悟到了见性成佛的真理。诗中提到梵语和唐言融合在一起,打成了一块,这是在强调佛法的普适性和超越语言的层面。诗人通过质问世俗人的心态,表达了对凡夫俗子缺乏对见性成佛的领悟和体悟的不满和遗憾。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佛教思想中的要点。冯楫居士会见石头,其实是在佛教中的公案制度下,通过与石头的对话,使自己的心性得到觉醒,最终实现成佛的境界。梵语和唐言的结合象征着佛法的普遍性和超越语言的特性,意味着佛法的真理不受语言和国界的限制。诗人通过咄哉俗人的呼喊,呈现了对世俗人执迷于物质欲望而无法觉悟的不满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深刻地传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作者通过以冯楫居士会石头的形式,寓意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关系,达到超越尘世束缚的境界。诗词中的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对比世俗人和修行者的境界,表达了对凡夫俗子追求物质欲望而忽视内心觉悟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佛教思想中的见性成佛的重要概念,并对世俗人对此缺乏觉悟的状态进行了批判。它呈现了佛法的超越性和普适性,以及修行者对凡夫俗子的不满和忧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宗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