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坏十方常住地。宋代。释宗杲。鉴坏十方常住地,三钱使尽露尸骸。罗山古佛虽灵验,未免将身一处理。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是宋代释宗杲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幅古代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类兴衰和生命无常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鉴坏十方常住地,
三钱使尽露尸骸。
罗山古佛虽灵验,
未免将身一处理。
中文译文:
镜破了,十方世界的常住之地,
所有的财富耗尽,只剩下尸骸暴露。
尽管罗山的古佛有神奇的力量,
仍然难免将身体一并处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寓言的形式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首先,诗中提到的"鉴"可以被理解为时间的鉴证,其破碎象征着世界的变化和人类的衰落。"十方常住地"指的是佛教中的世界,表达了对于人类社会的描述。随后,诗中描述了财富的枯竭,"三钱"指的是财富的尽头,将人们的尸骸暴露出来,暗示着一切物质财富都无法抵挡时间的摧残。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提到了"罗山古佛",罗山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圣地,古佛象征着超越尘世的神奇力量。然而,尽管有这种灵验的存在,人们仍然无法逃脱生命的局限。这种对于人类无常的思考,以及对于物质财富和超越尘世的力量的置疑,体现了佛家思想中对于生死和人世的深刻思索。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揭示了人类生命的无常和物质财富的虚幻。同时,通过对佛教元素的运用,表达了对于人类存在和超越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寓意,给人们带来对于生命与物质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共鸣。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宗杲。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