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辨人间是与非。宋代。释智愚。宁辨人间是与非,生来屈盾眼如眉。不因说著当年事,万古千秋那得知。
《颂古一百首》是宋代释智愚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宁愿辨别人世间的是非,
生来就有眉如盾的眼睛。
不因言语描述过去的事情,
却能理解永恒的历史。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作者对过去历史的思考和赞美,展示了对人世间的真相和永恒价值的探求。作者认为人们应当辨别是非,拥有清晰的眼睛和敏锐的洞察力,而不是被表面的言语所迷惑。他指出历史的重要性,并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对历史的理解来获得真知灼见。
赏析:
《颂古一百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独特见解。首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真相的执着追求,宁愿辨别人世间的是非,这种态度凸显了作者的深思熟虑和对真理的渴望。接着,作者将自己的眼睛比作盾牌,形象地描绘了他天生具备的洞察力和警觉性。这样的描写使得诗词具备了强烈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在后两句中,作者强调了不仅仅依靠言语描述过去的事情是不够的,真正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感知历史的永恒价值。他认为历史是千秋万代的,只有通过对历史的深入理解,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知识。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真理的敬仰和追求,以及他对于人们应当具备的辨别能力和对于历史的重视。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使得诗词充满了力量和震撼力,引发读者对于历史的思考和思索。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