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疑处问岩头。宋代。释智愚。德山疑处问岩头,若得浑家一地愁。父又呪儿儿呪父,冤冤相报几时休。
诗词:《颂古一百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智愚
诗词的中文译文:
德山疑处问岩头,
若得浑家一地愁。
父又呪儿儿呪父,
冤冤相报几时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颂古一百首》中的一首。它描绘了一个复杂而纠结的家庭关系,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人情世故中的痛苦和无奈。
首先,诗人提到了"德山",这里可以理解为自己内心的彷徨和困惑之处,而"岩头"则是一种象征,可能代表着一种困难、挑战或抉择。诗人在此处疑惑不解,不知所措。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浑家",这是指自己的妻子。"一地愁"表达了妻子内心的痛苦和忧愁,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纷争、矛盾或其他问题所引起的。妻子的痛苦与自己的疑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家庭中情感的错位和矛盾。
随后,诗人提到了"父"和"儿"之间的互诅。这表明父子之间存在着世代相传的冤冤相报之仇,这种仇恨似乎没有尽头。这句诗语气悲愤,折射出家庭中代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和谐。
整首诗词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家庭中的痛苦、纷争与无奈。通过对家庭关系的描绘,诗人生动地展示了人情世故的复杂性,唤起了读者对家庭纠葛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诗意和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