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首。宋代。释智愚。德山疑处问岩头,若得浑家一地愁。父又呪儿儿呪父,冤冤相报几时休。
诗词:《颂古一百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智愚
诗词的中文译文:
德山疑处问岩头,
若得浑家一地愁。
父又呪儿儿呪父,
冤冤相报几时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颂古一百首》中的一首。它描绘了一个复杂而纠结的家庭关系,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人情世故中的痛苦和无奈。
首先,诗人提到了"德山",这里可以理解为自己内心的彷徨和困惑之处,而"岩头"则是一种象征,可能代表着一种困难、挑战或抉择。诗人在此处疑惑不解,不知所措。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浑家",这是指自己的妻子。"一地愁"表达了妻子内心的痛苦和忧愁,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纷争、矛盾或其他问题所引起的。妻子的痛苦与自己的疑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家庭中情感的错位和矛盾。
随后,诗人提到了"父"和"儿"之间的互诅。这表明父子之间存在着世代相传的冤冤相报之仇,这种仇恨似乎没有尽头。这句诗语气悲愤,折射出家庭中代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和谐。
整首诗词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家庭中的痛苦、纷争与无奈。通过对家庭关系的描绘,诗人生动地展示了人情世故的复杂性,唤起了读者对家庭纠葛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诗意和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偈颂三十四首。宋代。释如净。云散秋空,即心见月。家家门前照明月,处处行人共明月。骑鲸捉月,撑船载月。忽然月落夜沈沈,笑杀胡僧齿门缺。
送邵升远应聘之京。明代。陶宗仪。朝廷岁岁徵遗逸,奉诏蒐罗在有司。深巷穷经端可乐,诸侯劝驾不容辞。天威咫尺黄金阙,虎拜三千白玉墀。清问从容及民瘼,东南黎庶洽雍熙。
和刘朔斋海棠。宋代。牟巘。人物当今第一流,以花为屋玉为舟。晓妆未许褰帏看,夜醉何妨秉烛游。锦里宣华思旧梦,黄州定惠起新愁。何如归伴徐公饮,稳结一巢花上头。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五首,暴雨初晴楼上晚景 其四。宋代。苏轼。疾雷破屋雨翻河,一扫清风未觉多。应似画师吴道子,高堂巨壁写降魔。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唐代。姚向。秦相驾群材,登临契上台。查从银汉落,江自雪山来。俪曲亲流火,凌风洽小杯。帝乡如在目,欲下尽裴回。
闺词十二首 其四。明代。张元凯。忆昔初嫁君,明珠照绿云。今日君离别,飞蓬乱不结。忘我久食贫,游赵复游秦。秦人未逐客,安能返乡国。
同大复避暑寺中。明代。薛蕙。携客东林院,凉宵扫竹亭。龙珠寒露殿,宝树影云扃。听法元清净,观心自杳冥。坐中馀爽气,虚对北山青。
见诸公唱和暮春诗轴次韵作九首。宋代。晁说之。芳草摇轻碧,蔷薇著小红。肯嫌桃叶薄,只恨柳枝空。梦断三千里,愁生五两风。四时顾家好,作底却言穷。
送潘景参。宋代。叶适。久自知潘令,经曾荐祢衡。居惭薄气力,何以助声名。松柏非无岁,盐梅会有羹。又从沙际别,把酒候潮生。
外孙黄相儿求诗。宋代。陈著。可人黄外孙,来吾与汝言。是为慈溪嫡,未离嵩绿门。以身答世谱,学问为本根。吾言虽老拙,铭心其永存。
柬童良仲聚远庵绝句。明代。李昱。兰江书法妙无伦,铁笔兼逢远上人。肯向魁山寻野老,不辞沽酒典衣频。
捣衣涧 其一。清代。林朝崧。桃花春水浣纱时,貌可沉鱼孰姓施?隔断粉墙人不见,晚风千杵耳边吹。
鹧鸪天(雨后湖上看落花)。宋代。叶梦得。小雨初收报夕阳。归云欲渡转横塘。空回雨盖翻新影,不见琼肌洗暗香。追落景,弄微凉。尚余残泪浥空床。只应自有东风恨,长遣啼痕破晚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