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芦华两岸雪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与观禅者》,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ū guāng lú huá liǎng àn xuě,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豁净虚通入觉场,体前一段本来光。
孤禅恰恰如担板,默照明明似面墙。
秋光芦华两岸雪,夜寒桂月一船霜。
迢迢象外行归路,雁字低低正夕阳。
()
觉场孤禅两岸:水流两旁的陆地。
迢迢:1.形容遥远。也作“迢递”2.漫长;长久。3.高耸的样子。
外行:(形)对某种事情或专业不懂或没有经验:搞服装设计她可是~。[反]内行。②(名)不属本行业的人。
归路:归路guīlù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夕阳:(名)傍晚的阳光:~西下|~返照。

《与观禅者》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豁净虚通入觉场,
体前一段本来光。
孤禅恰恰如担板,
默照明明似面墙。

秋光芦华两岸雪,
夜寒桂月一船霜。
迢迢象外行归路,
雁字低低正夕阳。

中文译文:
开阔的清净中,虚无无障碍地通往觉悟的境地,
身体之前的一段本来就是光明的。
孤独的禅修,正如一个担板,
默默地照耀,明明如同一面墙。

秋天的光芒照耀着芦苇和花朵,两岸的积雪,
寒冷的夜晚,桂树下的月亮如同一艘覆盖着霜的船。
漫长的旅途离开象牙塔,踏上归途,
雁字低低地飞过,夕阳正低垂。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禅修者与自然的亲密联系,以及禅修的境界和体验。

诗中通过描述虚无的境界和通向觉悟的道路,表达了禅修者体验到的开阔、清净和无障碍的感受。那段身体之前的光明暗示着内心的觉醒和智慧。

孤独的禅修生活被比喻为一块担板,默默地照耀着,象征着禅修者内心的安详和平静。面墙的比喻则传达了专注与冥想的状态。

诗中的秋光、芦苇、花朵、积雪、夜晚、桂树和月亮等自然景物,以及飞过的雁字和夕阳,为诗词增添了季节和情景的美感。禅修者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变化。

最后几句诗描述了禅修者离开禅修场所,踏上归途的情景。离开象牙塔,禅修者承担着回归尘世的责任,与自然和谐共生。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平静、觉醒以及与自然的联系。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禅修的静谧与自然的美丽,领略到禅修者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