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朗读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是唐代诗人李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译文:
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
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
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

诗意: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九月的某一天游览慈恩寺时的景象。他坐在凤车上,享受着晨曦中的清新,远眺着鹦鹉飞舞的林木。他不由得感叹宇宙的壮丽和神圣的存在,仿佛上天星辰铺写成诗句,庄严而宏大;而在神圣的气息中,菊花在水面上轻轻地浮动。整个慈恩寺,像是神奇的工艺创造而成的,佛像龛台仿佛还留有佛陀凝视的倒影。诗人幸运地得以与皇帝一同游览,心中感到无限欢喜,仿佛亲历了一次人间与神圣的邂逅。

赏析:
本诗以细腻而唯美的笔触描绘了慈恩寺的景色,展示了李適敏锐而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给人以清新、庄严、神秘的感觉。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描写,诗人将自然与超然、人间与神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生境界的深沉思考和内心的宁静超脱。

诗人用凤辇和鹦林描绘了晨曦中的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通过天文贝叶和菊花浮动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相互呼应和独特的韵律感。诗人以神奇的工艺和佛像的倒影来形容慈恩寺,表达了他对佛国的向往和对神圣的敬仰。最后,诗人以幸运陪同皇帝的身份加入到景观中,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和生动,展现了诗人的快乐与庆幸。

通过整首诗的描绘和诗人对景物的细腻观察,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以及对神圣存在的敬畏和向往。这首诗把读者带入到了一个宏大而神秘的境界,给人以深沉的思考和宁静的超脱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昨日层冈今曲堤,乍看谁信旧成蹊。
尽教拂掠随鸦阵,怪道颠狂伴燕泥。
蔡琰忽惊归异域,西施空自忆耶溪。
人间离合浑无定,兔去乌来到处迷。
()
不关残醉未醒松,不为春愁懒散中。
自是新晴生睡思起,来无力对东风。
()

云林幽绝绕琅玕,地接荒坟几岁寒。宿草残碑深不见,清风明月静相干。

隆冬有笋嗟何及,古冢赓诗迹未刊。僧化旃檀佳客去,可能日月报平安。

()

沈水香浓,隔花风细,步入琅嬛仙馆。杉架凉棚,阁春云一片。

更劳动,霞帔夫人下拜,唤出斑采女郎相见。笔砚精良,费词人留眼。

()

迢迢征路。又小舸、金陵去。西风黄叶,淡烟衰草,平沙将暮。回首高城,一步远如一步。
江边朱户。忍追忆、分携处。今宵山馆,怎生禁得,许多愁绪。辛苦罗巾,揾取几行泪雨。

()
昔人端为祈黄耇,再拜殷勤扶大斗。
吾翁今年九十一,儿从两岁贫无酒。
趋庭何以祝弥诞,盈把菊花空在手。
嗅香嚼蕊当甘旨,翁说怡然如适口。
()

溪上青山过雨浓,分明倒满玉芙蓉。令人却忆匡庐顶,百丈银河下碧峰。

()

把诗从我者,多是剡中僧。
结屋何山坞,当门几树藤。
地寒常带雪,溪峻不留冰。

()

学海失渊源,词林少根柢。苏程百世师,遗书满天地。

遗书亦言尔,道岂言能传。言外有妙处,万理常森然。

()
赋西江月词。
南国秋光过二,宾鸿未带初寒。
洞中驼褐已嫌单。
洞口犹须挥扇。
()
桃花新水涌吴艚,十五渔娃橹自操。
网得钱塘一双鲤,不知鱼腹有瓜刀。
()

七劝农家趁雨时,陂塘蓄水是便宜。众人殖利还他殖,自饱须知别个饥。

()
春色三分已一分,江梅犹自占青春。
有花堪折须拼醉,莫待东风吹作尘。
()

三春蝴蝶谁言梦,六月苍蝇讵可憎。
未怪康衢中有虎,每疑太极裹无僧。

()
十载江湖上,三从北阙归。
宫花欹帽侧,玉带重腰围。
属客黄金尽,凌空宝墨飞。
夜堂灯火冷,犹下读书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