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沙劫奉如来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行住坐卧三十二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éng hé shā jié fèng rú lá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恒河沙劫奉如来,功未全时眼不开。
自知本有灵光物,香灯不绝警痴呆。
()
自知:1.自身知晓、明白。2.自然知晓。
灵光物绝警痴呆:(形)愚笨;傻。[反]聪慧。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在每个行动中,无论是行走、停留、坐着还是躺下,都有三十二种颂赞,
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三十二相,是描述佛陀身体特征的方式。

朝朝暮暮念念中,
日复一日,时刻不停地思索,
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持续思考与念诵。

恒河沙劫奉如来,
经历了恒河沙劫,虔诚地侍奉佛陀,
恒河沙劫是佛教中时间的极长时段,表示了作者对佛陀的虔诚与奉献。

功未全时眼不开。
在修行的过程中,未达到功德圆满之前,眼睛不会张开。
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佛法境界时要保持专注与坚持。

自知本有灵光物,
修行者自觉内心拥有灵光与智慧,
强调了每个人都有开发内在潜能与智慧的可能性。

香灯不绝警痴呆。
香灯不断燃烧,提醒人们不要迷失于痴迷与愚昧之中。
香灯在佛教中象征着智慧与觉悟,这句诗借香灯的形象,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心智和明晰的认知。

这首诗词通过对佛教修行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行住坐卧的每个动作都被赋予了意义,强调了修行的持续性和全身心的投入。诗中运用了恒河沙劫、功德圆满等佛教概念,展现了修行者对佛陀的虔诚与奉献。作者也强调了每个人拥有内在智慧的可能性,并通过香灯的比喻,呼唤人们保持警醒,远离痴迷和愚昧。整首诗词以朴素、含蓄的语言传递了对佛法的敬仰和追求,启发人们思考修行的意义和目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