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融光争法身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十玄谈·尘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uǐ yuè róng guāng zhēng fǎ shē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浊者自浊清自清,一轮坚白不容尘。
镜中妍丑谁分别,水月融光争法身
()
浊者坚白不容:不容bùróng∶不许;不让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水月融光争法身:1.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2.指高僧之身。3.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颂十玄谈·尘异》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为释印肃。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浊者自浊清自清,
一轮坚白不容尘。
镜中妍丑谁分别,
水月融光争法身。

诗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哲理思考。诗人通过比喻,探讨了人性的纯净与浊杂的关系,以及追求心灵清净的重要性。他认为,纯净的心灵如同坚白的月亮一样,不容许尘埃的侵蚀。同时,他表达了对人们在镜子中清楚地看到自己内在美丑的怀疑,以及水与月光相融合的愿望,以追求法身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含蓄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的比喻,传达了深刻的思想。第一句"浊者自浊清自清"表达了人性是由内心决定的,纯净与浊杂是由个人内心状态所决定的。第二句"一轮坚白不容尘"通过以月亮的纯净为比喻,强调了追求内心的坚守和纯净,不受外界杂念的干扰。第三句"镜中妍丑谁分别"表达了对外在美丑的怀疑,认为真正的美与丑是内心的素质决定的,而不是外貌的评价所能决定的。最后一句"水月融光争法身"则表达了对心灵的追求,希望心灵能够与高尚的法身相融合,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探讨了人性的纯净与浊杂、内在与外在的关系。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呈现出一种追求心灵净化和升华的哲理思考。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对人性、美丑和追求内心纯净的启示,以及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