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娑婆树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赞三十六祖颂》,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ò qù suō pó sh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过去娑婆树,如是罗睺罗。
师子同坐食,付般若摩诃。
()
娑婆:1.娑婆世界的简称。2.枝叶扶疏貌。3.从容优游。
如是:1.如此,这样。事物的本来面目。2.佛家认为是用来表述真如佛性(真如实相)的用语。
坐食

《赞三十六祖颂》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诗词内容描述了过去的情景,以及佛祖传授般若摩诃心经的场景。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过去娑婆树,
如是罗睺罗。
师子同坐食,
付般若摩诃。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一种佛教的境界,描述了过去的娑婆世界,其中娑婆树是佛教中一种神圣的树,象征着智慧和觉悟。娑婆树下,罗睺罗(指佛陀的弟子)们静静地坐着,一同食用着美食。师子是佛教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智慧和慈悲。这里的师子与众弟子一起食用,表达了佛陀与众弟子同心协力,共同追求智慧与解脱的意境。最后一句描述了佛陀传授般若摩诃心经(佛教重要经典之一)的情景,般若摩诃是智慧的境界,是佛教追求智慧与觉悟的核心。

这首诗词赞颂了佛陀及其弟子们的智慧和慈悲,描绘了佛教的境界和理想。通过描述佛教的场景和象征,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的推崇和敬仰,同时也寄托了个人对智慧与觉悟的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佛教的精神内涵,以及智慧与慈悲的重要性。它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静谧而祥和的世界,激发人们对智慧与解脱的向往。这首诗词在宋代佛教文学中具有一定的地位,赞颂了佛教的价值观念,对当时的文化和信仰有着深远的影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