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诵华严。宋代。释印肃。释梵天帝,宝冠履地。不诵华严,佛不富贵。离四句非,绝百非是。绝百非非,离四句易。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颂古九十八首,赞古之美不朽。
释梵天帝,戴着宝冠踏在大地上。
不诵华严,佛陀不追求富贵。
离开那四句诗,不再拘泥于表面。
超越百种形式,才能抵达真谛。
放下百种形式,离开那四句诗变得容易。
诗意:
《颂古九十八首》赞颂古代的美丽与永恒。诗中提到了释梵天帝,形容他戴着宝冠履地,寓意佛陀超越尘世的物质富贵。诗人表达了超越华丽辞章的观点,认为真正的佛法并不依赖于华丽的修辞和表面的形式,而是超越这些表象,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真谛。
赏析:
《颂古九十八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释印肃对古代美的赞美和对佛法真谛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释梵天帝的描绘,强调了佛教追求内心自由和超越物质财富的精神。他认为佛法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华丽的修辞和表面的形式,而是在于超越这些表象,寻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离开那四句诗,即超越表面的华丽修辞,是为了更好地接近佛法的本质。
诗中的"离四句非,绝百非是"表达了摒弃那些表面的华丽修辞,追求真实的内涵。"绝百非非,离四句易"则进一步强调了超越形式的重要性,只有超越百种形式,才能真正接近佛法的真谛。这种思想在佛教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人们不要迷失在形式之中,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既有对古代美的颂扬,又有对佛教真谛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该诗词展示了释印肃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佛法的理解,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